浅析淮安民间故事(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浅析淮安民间故事(3)

千古流淌于淮安文化血液里的巫支祁的传说,无论是水神说、还是水怪说,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自古以来淮地人民对淮水的敬畏与崇拜。淮安地处江淮文化区域,于五水交汇处。隋唐时期,自京杭大运河开凿后,运河在淮安入淮,使淮安成为漕运要津。尤其在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所带来的畅达的漕运,促进了沿岸城市的繁荣,作为沿岸城市之一的淮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极具运河水域特色的经济与地方文化。因此,它的文化血液中时刻徜徉着灵动的水因子。明清两代统领全国漕运事务的漕运总督府设在淮安,掌天下漕粮,使淮安一跃成为全国五大城市之一,“南船北马”繁荣之景应运而生。清代文人范冕有诗《吟清江》曰:

袁浦名邦记胜游,依稀风景似扬州。

洋桥东接西流水,越闸南通北草楼。

斗姥宫前都府巷,奎星阁下状元沟。

无边风景芦花荡,九省通衢石码头。[6]文献综述

当淮安以运河沿线大都市身份创造繁荣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患的种子。自明中叶黄河夺淮入海后,淮河以北的漕运因黄河泛滥成灾,以及河床逐步淤高而变得越来越困难。据《泗洪合志》云:“康熙十九年,夏,淮大溢,城内水深数丈,官民侨居堤上,旧城没自此始。” [7] (P648)黄河夺汴入淮,泗州城千年古城毁于一旦。道光四年冬,高家堰大堤溃决,由于水势微弱,高邮与清江浦之间,通过河道运输漕粮已经不可能。迫不得已,清政府在道光六年将漕运改行海运,自此,淮安拉开了衰退的序幕。

水域既孕育了淮安人民,使百姓能安居乐业,城市也因水域而繁荣昌盛,给淮安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荣光与美,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灾难与衰败。因此,亘古生活在在这片土地的淮安人民,天然对淮水流域怀有一种的热爱与崇拜,但也对它的强大破坏性充满了敬畏之情。因而在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里,也自然的产生了类似于巫支祁淮水水神说与水怪说这两种近乎极端的民间传说。这恰恰反映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对淮水的爱与憎之情。

(二)地名传奇

提到淮安的地名,可谓是一处地方便有一个故事。娃娃井、镇淮楼、状元楼、钵池山、老子山、泗州城等等,不胜枚举。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