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耶路撒冷》对70后一代心灵史的艺术呈现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耶路撒冷》对70后一代心灵史的艺术呈现

摘要徐则臣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可以看做是为70后一代人所写的心灵史或成长史,他在作品中塑造了几个典型的70后人物形象以描摹处于中国社会疾速转型时期的70后一代的精神脉络走向,且通过专栏的形式审视关照70后一代所面临的普遍的精神困境,并最终指向70后一代的信仰问题。26141
毕业论文关键词《耶路撒冷》 徐则臣 70后一代 精神困境
Effects of artistic presentation on 1970’s generation according to Xu zechen’s novel Jerusalem
Abstract:The novel Jerusalem written by Xu Zenchen can be regarded as the development of soul or growth which composed by the generation after 70s.In the novel,Xu shaped several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s who were born in the 1970s,to describe the trend of their spirits when Chinese society were changing fast.He also surveyed and cared about them facing the universal spiritual predicament,and eventually pointed out their problems about belief.
Key words:Jerusalem;XuZechen;the generation after 70s;spiritual predicament
作为70后作家的代表,徐则臣的作品一直被评论界称为“花街”系列和“京漂”系列,“花街”与“京漂”分别代表着徐则臣笔下的乡土与都市,而作家本人则认为自己更为感兴趣的是“介于城市和花街(所谓的故乡)之间半路上的人”。 《耶路撒冷》讲述的正是一群处在半路上的70后,可以看做是“花街”与“京漂”的合龙。
作为徐则臣耗时优尔年打造的长篇力作,《耶路撒冷》毫无保留地表现了作家的创作野心:“书写一代人复杂的心灵史”。 作品内容聚焦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直面70后一代当下的生存现实与精神困境,以结构的复杂与内容的丰富彰显其厚重、博大的气质。
《耶路撒冷》全书分为奇数章和偶数章,采用两种文本体系,奇数章作为故事的主体部分,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结构,以人物结构全篇,展现了几个鲜活且具有典型意义的70后人物形象在当下的现实遭遇与精神困惑,描写了他们的出走与回归、忏悔与救赎;偶数章作为主人公的专栏出现,直接探讨70后一代的各种问题,与故事主体互为补充,更加彻底地理清70后一代所面临的精神困境。《耶路撒冷》的内容丰富,既对中国的历史与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现实展开描摹,又对70后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展开透彻的挖掘。论文网
笔者将通过对小说《耶路撒冷》的人物塑造、结构设计及象征隐喻意象的设置等艺术特征的论述分析,探讨作家徐则臣对70后一代心灵史的艺术呈现。
一、独具个性的人物塑造:细致描摹70后一代人的精神变迁
《耶路撒冷》主要围绕花街少年景天赐早夭的故事而展开,塑造了从花街走出的五个年轻人形象,初平阳,舒袖,易长安,秦福小和杨杰。若干年前,他们陆续离开故乡,又不约而同地在北京打拼,若干年后,他们相聚花街,而这又是一次为了告别的聚会,初平阳将要卖掉家里的祖屋“大和堂”,去往远方的耶路撒冷求学。作家徐则臣用深沉从容的笔调书写了这几个身份、性格与经历各不相同的70后各自所面临的现实的与精神的困境,展现了70后一代复杂的精神现象。他们离乡而又返乡、出走而又回归,渴望在回忆与乡愁中寻找内心的安妥与心灵的救赎,重拾最初的信仰。
景天赐,秦奶奶的孙子,秦福小的弟弟,自打出生就被当做命根子般被家人疼爱照顾得无微不至,长到12岁却因为一场意外被雷电惊吓至疯傻,神经敏感,易受刺激,最终用刀片割开手腕,结束了自己年幼却异常珍贵的生命。初平阳,易长安,秦福小和杨杰,他们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与见证了这个年幼生命的死亡,并固执得认为天赐的死与自己脱不了干系。背负着这样的十字架,他们无法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自在地活着,天赐是他们心里的一根刺,他们忏悔、自责,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回来,回到花街,修补心灵的创伤,偿还情感的债务。他们因为对天赐的自责从故乡“花街”逃离,又割舍不断内心与故乡千丝万缕的联系,作家徐则臣集中展现了他们内心的焦虑、忏悔与渴望救赎。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