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言的传播特性及对策分析(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网络流言的传播特性及对策分析(2)

2 文献综述

3 网络流言的定义和类型

3。1 网络流言定义

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在《谣言心理学》中指出,流言是“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传播,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特殊陈述”。[3]这个定义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传播学者对这个说法进行了补充,认为流言通常是自然产生的,是无意的猜测和杜撰,即使是人为制造的,但大多与一定的事实背景相联系。[4]社会学者则将流言定义为“是一种集体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的陈述或观念,是不断重复的沟通方式。”对学者们关于流言的界定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得到:流言作为一种信息,往往赋予与现实相关的某人和某事一些新的要素;流言一般没有可信确切的证据,证据是模糊的;流言要在一定范围内流传或者流通,要具备流的特性,这也是流言的生命。[5]

在对流言定义的界定基础下,网络流言即是指以网络作为传播媒介,通过微博、论坛、电子邮件、手机等网络媒体传播的一种信息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者言论。

3。2 科学流言来自优I尔Q论T文D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科学流言以看似科学的内容或者利用公众对科学的模糊认识,使用大量专业术语与未经科学认证的“科学”流言。[6]例如,“植物油做饭会致癌?”,“柿子与其他食物同食会致癌致死?”,“冬季御寒,衣服穿的越多越暖和吗?”

3。3犯罪流言

犯罪流言一般是关于一些骇人听闻或令人发指的犯罪信息。这类流言会引起公众愤怒、恐惧、引发公众对某些群体的不满,同时也会影响当事人的声誉,扰乱他们的生活。如“黔西部分乡镇儿童被抢劫盗肾”。[7]

3。4 恐怖流言

恐怖流言往往会引起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引起公众对政府管理的不满。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由于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披露信息迟缓,未对事件的真相或者细节做即时的有利的说明,使网友对事件产生怀疑、猜测和想象,从而产生流言。例如天津爆炸事件发生后,企业的“环评”、“安评”资质是否合格、是如何顺利过关等问题遭到了人们的严重质疑,而官方并未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从而滋生了“企业负责人是某某亲戚有政治后台”的网络流言。

3。5 营销流言

营销性流言即有预谋的网络流言,旨在制造舆论,达到传播营销的目的。营销流言的产生主要源于:一是新闻媒体寻求“爆点”制造舆论。一般来说,网友发布在网上的个人言论影响甚微,难以成为流言。但是,当这些言论被有话语权的媒体利用之后,便可能成为流言传播。二是利益组织宣传营销提高知名度。“六小龄童节目被毙”的流言事后也被怀疑是某企业产品和某电影的炒作营销行为。

3。6政治流言论文网

政策流言即有关政治生活、政府作为、政策出台和修改的网络流言,其产生通常源自于热点的社会民生话题,表现了群众对于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的渴求。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矛盾造成“全民焦虑”,高考政策、就业形式、房价波动、股市行情、婚恋嫁娶等等,这些都是触动着网友神经的敏感话题,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他们便会自觉地展开各种讨论和想象。例如“农村嫁女收彩礼超过八万算买卖人口”的流言。

3。7 救助流言

救助类流言,即有关于儿童被拐、老人失踪,以及患病捐款的流言。现在,救助流言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很常见,对于这类网络流言需要警惕,等待专业的解答或者官方的认定。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