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协议Ⅲ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巴塞尔协议Ⅲ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2)

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层会议上,该草案被27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代表表决通过,并于当年11月,首尔G20峰会正式批准实施。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和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催生了《巴塞尔协议Ⅲ》,该协议也是国际监管机构在近几十年来对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最大力度。该草案在短短一年内完成起草到最终通过的整个程序,充分体现了金融(银行业)对《巴塞尔协议Ⅲ》的急切需求。此轮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在金融危机中所暴露出的严峻问题、提高银行体系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安全性和改善其信息披露系统等。你可以看到,《巴塞尔协议Ⅲ》的改革,对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资本框架的标准要求陡增,而刚经历一场波及全球的重大金融危机的,正陷入困境的银行业将不得不接受更为深刻的洗礼。据专业人士研究,在《巴塞尔协议Ⅲ》高标准的流动性和资本储备要求下,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资金不足结症使各国对该协议的实施问题不敢做出草率决策。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一重要分支,是我国商业银行“存活”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商业银行之间进行“你死我活”的竞争,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客户的需求也朝着个性化和多元化方向变革。令人意外的是,商业银行和大宗商品市场都出现买方市场特征。此外,国家推出了许多规章制度,规范市场,加之商业银行市场信息不对称,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所以,应对各种不可预测的信用风险,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巴塞尔协议Ⅲ》虽然没有严格的法律效力,但成为各中央银行普遍认可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依据。此文通过探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相关机制和原理,在《巴塞尔协议Ⅲ》协议框架之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而为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与时俱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措施。

1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现状

2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

2.1出台背景及改革的主要内容

2.1.1出台背景

2007年,美国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次贷危机,对美国金融市场造成沉重的打击,而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其影响很快波及全球,给全球经济带来巨震。而导致这场危机的因素也引起各大银行系统重视:资产的流动性、资本质量、资本储备等方面的问题,无法让各种损失在可控范围之内,在危机面前,银行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杠杆率过高,导致危机愈演愈烈;金融行业之间紧密的关联性加速了危机的蔓延速度。因外界巨大的压力,《巴塞尔协议Ⅲ》协议应运而生,大规模改革原有的全球监管体系,旨在提高银行防治危机的能力。

《巴塞尔协议Ⅲ》草案于2009年底提出,在2010年9月12日举行的巴塞尔银行

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层会议上,该草案被27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代表表决通过,并于当年11月,首尔G20峰会正式批准实施。

2.1.2改革的主要内容

《巴塞尔协议Ⅲ》是基于原有的巴塞尔协议并加以完善的,这一轮改革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资本和流动性的监管、过渡期的安排。

资本监管,需提高资本的标准要求。《巴塞尔协议Ⅲ》在这方面做了重要改革:第一关于资本等级方面,提升了高级(一级)资本的地位特别是普通股的地位,降低了较低等级(二级)资本的重要性;第二关于周期性资产方面,提高了逆周期资本要求,降低了顺周期资本充足率;第三关于银行运营方面,监管机构提出了一些资本配置要求,目的是保证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运营能力。新的资本框架情况见表1。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