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建构机制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关系研究(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建构机制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关系研究(2)


由于受到人化操作的影响,使得大众传媒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所采集到的素材进行人化的加工,然后将经过精心选择的信息日复一日的传递给广大受众,这种信息营造出一种虚拟环境的假象,使得受众以为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就是地地道道的事实。而且,在一个媒介化的社会里面,信息迅速扩张和膨胀,成为人们的生活条件之一,充当着生活的背景。今天的人们已经没有脱离媒介的自由,只能选择和接受某一类或者某一种媒介的自由。在这样的社会里面,我们可以断定:新闻传媒给定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和思文空间,是一种强大的、具有召唤潜意识能力的社会化力量,这种力量使新闻传媒构建意识形态成为可能。
大众传媒与意识形态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大众传媒的力量怎样具体的作用于意识形态?梳理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无可选择的大众传媒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现在——良莠不齐的大众传媒对人们的意识形态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而人们对此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依赖和顺从的时候,弄清楚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人们提高媒介素养、有效的利用大众传媒,从而为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媒介环境。
1.2  选题意义
1.2.1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良好的媒体环境
当前,我国社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变革和转型的重要关节点,这种社会形态的内涵在于通过对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社会行为的协调整合、社会运行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创新,推进社会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基本的社会条件。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动用和整合广泛的社会资源,作为社会的重要构成要素、并具有社会整合与调试功能的大众传媒,无疑会在其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一个社会有多重意识形态,而任何社会都存在主流的意识形态,这种主流意识形态集中反映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思想特征等,社会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稳定程度。而大众传媒在影响社会大众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效果显而易见,作用有目共睹。因此,搞清楚大众传媒影响意识形态的建构机制,就能够利用这种内在机理有目的地传播某种信息以引导社会舆论,从而为社会形态的构建营造良好的媒介环境。
1.2.2  有助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媒介素养
大学生是接触大众传媒次数频繁、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然而,在传媒环境日益浮躁、传播内容日益肤浅的大背景下,大学生能否正确辨识大众传媒提供的各种信息,从而更加有效的利用大众传媒,无疑对其成长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良莠不齐,糟粕与精华并存,因为糟粕信息造成大学生堕落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仅仅涉及到媒体的社会责任问题,还涉及到受众的媒介素养问题。弄明白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建构机制,可以使教育工作者利用这种机制对大学生实行媒介素养教育,这种教育过程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意识形态概念的起源
对于无时无刻生活在意识形态的包围之中的社会公众来说,“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却是模糊的,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解。要明确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建构机制,首要的便是要界定意识形态这个概念。
据有关资料,“意识形态”这个概念最早产生于1796年,是由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在法国国家研究院的一次讲话中提出的,他用这一术语代表一种观念,这种观念能够摆脱人们因为受到宗教的影响而形成的偏见,同时还能承担公共教育的新的基础 。从那时候开始,古今中外的学者围绕“意识形态”这个关键概念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研究,积累了庞大的理论资源,形成了广泛而又分散的理论视角:从将它视为思文模式、信仰体系或认知图示集体心态,到强调阶级意识、群体意识,强调对革命和政治、经济领导权的关注,再到认为它旨在文护现存权力结构、文护社会合法性……“意识形态”分析作为现代社会理论的一个支点,触及到哲学、社会学、文学、历史、人类学、政治学、地理学以及建筑、影视、绘画等更为广泛的文化领域。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