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影视剧热播现象分析(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方言影视剧热播现象分析(2)


(二)方言影视剧发展现状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电视传媒业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影视剧的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剧,致使一些地方电视台在影视剧个性和本土化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促使了方言影视剧的产生。
最早把方言剧成功搬上荧幕的是四川方言电视剧。1982年,宋学斌导演就创作拍摄了四川方言剧《人与人不同》。但是直到1994年播出的《凌汤圆》才使四川方言剧真正获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此后,又相继推出了《王保长歪传》、《戳锅漏》、《哈儿师长》、《柯德平外传》、《四川方言喜剧22集》等四川方言剧。四川方言剧的热播也带动其它地方方言影视剧的创作。1992年张艺谋导演的陕西方言剧《秋菊打官司》是一部产生较大影响的方言电影。随着方言剧社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各类方言剧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随后,2004年开播的首档西北方言剧《狼人虎剧》在当地电视台开播,收视率曾位居榜首。” 2005年《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的播出,在全国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东北风”。2006年央视的《武林外传》作为当年的开播剧隆重推出,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方言热潮。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方言影视剧不仅在数量上呈上升趋势,而且质量上也在不断提高。像四川、重庆、陕西、河南、山东、天津、吉林等地区电视台的方言影视剧纷纷登上荧幕,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
二、方言影视剧热播的原因
(一)方言影视剧体现了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 我们面临当下复杂的社会结构,必然需要多种不同的文化来服务于社会发展,语言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创造、保存、传播文化的基本手段,语言应用的情况关系到精神文化产品的质量、传承和影响力。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面对主流文化的冲击,民间文化不断寻求新的出路。方言影视剧是中国民间朴素思想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中国多元文化的承载。其中,方言不仅仅指代语言,更代表了地域性题材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地域特有的民俗风情、生活环境、人文特色等。方言影视剧的出现,符合了多元文化的发展态势,这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然现象。
人们对普通话影视剧产生了麻木感和审美疲劳,当方言剧出现后,他们顿觉耳目一新,不自觉的就会产出一种新鲜感。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制作特定环境之下的影视剧中,运用原汁原的方言,其语言陈述比普通话更贴切、更具表达效果。方言是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地方性知识,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构成了对方言剧热播现象的多样性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文化与方言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发展的方言因素。“方言”体现着某个民族或地区的语言特征,沉淀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地域、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推进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历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从艺术层面去剖析,方言影视剧有着独特的个性化魅力,能够将民间生活质朴纯真与热情鲜活的状态充分体现出来,相对于统一标准的普通话影视剧而言,方言影视剧的语言表达效果更准确、更生动。所以,在文化艺术领域,各地方言影视剧争奇斗艳,多元文化异彩纷呈,方言影视剧对局部地域乃至整体国家的多元文化的发展都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意义。
(二)方言影视剧贴合了平民市井情怀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