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交网络中的舆论监督(3)
时间:2017-01-17 10:09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三)社交网络舆论监督更加快捷灵活 近两年社交网络的发展迅速,为普通大众进行舆论监督提供了方便,发布终端的多样化使监督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发布,然后媒体可以迅速地整合这些监督信息并进行报道,另外社交网络空间广阔和编辑信息的灵活性使舆论监督变得更为便捷。 社交网络的传播模式对传统媒体来说是一个挑战,传统的媒体比如报纸,从得到消息到编辑新闻再到印刷最后发刊,这个过程远没有鼠标、手机轻轻一点来的方便,也没有它的传播速度快。在新浪微博中,网民发布的信息可能会有涉及到社会和其他各方面的内容,消息发布后可以有上万的点击率、评论和转发,形成舆论压力。传统媒体则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发表的信息受到版面空间、播出时间、频道等因素的影响,而社交网络可以容纳海量的信息,在各个社交网站中,例如朋友网、人人网、天涯社区等,用户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且不会受到用户文化程度的限制,降低了普通民众进入社交网络的门槛,普通大众有了相对比较公平的话语权,实现了自我表达与人际交流的共同发展。 三、社交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 社交网络作为如今网络发展的主导力量,在舆论监督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在对公众监督政府、监督社会和公众人物等方面起了积极地作用,相比于传统媒体在监督方面的作用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环境相对自由的社交网络中,很多的监督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网民对自身的话语权自由没有很好地定位,社交网络自身的缺点给监督造成阻碍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所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一)社交网络舆论监督的积极影响 首先是增强了对政府的监督力度。传统媒体时代,公众一向是处于你传我授的状态,无论是看报纸还是看电视,都是一个单向的传授状态,公众即使有自己的言论想要表达,也没有途径来实现,所以社会监督意识不是很强,没有参与舆论监督的强烈欲望。而社交网络时代,网民的力量成为主导,大家都很热衷于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对于很多事情都敢于质疑,并且很擅长找出事件的疑点,根据很多的疑点来寻找蛛丝马迹,在对于权力部门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有自己理性的判断力。 如今很多政府部门贪污腐败、受贿现象很严重。“微笑”局长杨达才绝对不会想到他会因为一组照片最终受到制裁,网友在微博晒出许多他带有名表、名眼镜的图片,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网友都要求公开杨达才2011年度的工资,在舆论压力下,陕西省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调查,并且在一系列调查后被开除籍,最后移交司法部门处理。由此可见,公众利用社交网络的互动功能和传播迅速等的特点对政府官员进行监督,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贪污腐败之风,起到了强有力的监督作用,满足了公众的监督欲望,提高了公众的监督意识。 其次是加快热点公共事件的发展。社交网络中,每个用户可能都是现实中的陌生人,但通过网络这层关系可以成为朋友,这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生人社交网络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社会网络,在一些突发事件和热点新闻事件中,由于很多人的参与,能够形成公共舆论的压力,对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011年在微博曝出的郭美美事件,红十字会被牵涉其中,导致红会的公信力急速下降,在雅安地震发生后,红十字会的诚信问题再次受到质疑,2013年4月25日,艺术家方力钧在新浪微博中称:“2008年汶川地震,一百多艺术家义拍八千多万,定向捐给青城山市,所有工作公开进行。至今日,青城山没收到,善款不知所终!!!” 微博发出后,又有一些曾经一起参与义拍的艺术家同发,更加引起网友对红会的质疑,并且在天涯发起热烈的讨论,有几百个帖子和博文都是针对红会的捐款问题加以探讨,舆论布满天涯,红会迫于舆论压力,也不得不承认在未与捐款人沟通的情况下擅自将捐款未按指定项目使用,并且公布雅安地震的善款,表示也将对郭美美事件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接受社会的监督。网民通过在社交网络中揭露一些不良现象,使之得到广泛的关注,在社会的监督与申讨下不仅加快了事情的发展,有利于事情的快速妥善解决,还能提高公众的监督意识,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