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的栏杆意象+文献综述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宋词中的栏杆意象+文献综述

[摘 要]栏杆意象就是人们在栏杆物的基础上,加之词人们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了栏杆意象。宋词中栏杆意象有女子倚栏、壮士拍栏、士大夫凭栏这几种表达形式,表达了思念心上人、思乡、伤别、抒愤的情感。我们在栏杆意象的词中可以看出,写思乡怀人离别之情的,大多是婉约派词人,在这些词中,婉约派词人运用了栏杆意象抒发的情感更加细腻。29103
[毕业论文关键词]宋词 栏杆 意象 婉约词

在中国古典诗学和美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就是意象,意象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有着很广泛的文化意义和深刻的内涵。从古至今,有关于意象的论著不胜枚举,如朱光潜先生的著作《是的境界——情趣与意象》、袁行霈先生的《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赵昌平先生的作品《意兴、意象、意脉》等等,这些有关意象的著作涉及了诗歌、散文、建筑各方面,与之相比,有关宋词意象的研究屈指可数。在这些宋词意象研究中,很多都是对宋词中的月、柳、梧桐、秋千等意象的研究,但是对栏杆意象研究的成果很少。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栏杆意象在宋词中出现的频率。《全宋词》中收录了20150首词作,栏杆意象的词总计出现了2321次。其中“阑”是出现次数最多的,约1676次;其次是“阑干”,出现631次;再来是“栏”,出现402次;“槛”243次;“栏干”出现 91次。可见栏杆在宋词中出现的次数很多。对宋词栏杆意象研究的论文如盖莲娜的《宋词“凭栏“意象析》、谷方萍的《试论唐宋词中“倚栏杆”中“倚”的文化意蕴》、单贞贞的《宋词中的栏杆意象》等,大都主要研究栏杆意象出现的原因、其表达方式及其表达的情感方式。本文从宋词栏杆意象的表达形式和思想上面探讨有关宋词中的栏杆意象大多为婉约词派所运用的集中体现。
一、    宋词栏杆意向的概念
1.宋词栏杆意向的定义
只有了解什么是“意象”,才会对栏杆意象有更深入的研究。“意象是诗歌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周易•系词(上)》中就有“圣人立像以尽意”的记载 ,这里说明,圣人心中的情感是依靠物象表达的。在这之后,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从艺术的角度进行构思,提出“意象”的范围,作者在创作时要有清晰地形象展现在头脑之中,再根据意象来“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而西方意象派代表人物埃兹拉• 则对意象最初如下界定:“意象不是一种图像式的重现,而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理智与情感的复杂体验,是一种各种不同观念的联合。” 总而言之,意象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词人通过借助寄托物或是通过感觉想象使自己的情思更富于主观色彩,更容易让人们感受到其情感。现代心理学认为,意象是人对过去感受和知觉方面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再现,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意象是“想象力重新建造出来的感性形象”。 意象据以存在的要素是客观存在的物象,物象进入词人的构思,“一方面,它要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以符合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另一方面,又要经过作者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然,渗入其人格和情趣。成为人话的自然”  正是因为“人话的自然”才使得同一个物象产生不同的意象。栏杆,因为词人们不同的情感经历便有了不同的思想和韵,所以出现了栏杆意象。
  阑干,亦作栏杆、栏干。《说文解字》中“阑”解作:“门,遮也;从门柬声” 。栏杆、阑干和栏干三个意思差不多,但是在宋词运用当中还是有些差别的,如“栏杆”经常用在宋词的豪放词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飞《满江红》)等,都是表达得激烈悲壮,慷慨激昂。而“阑干”常被应用于婉约词中,如“孤馆深沉,晓寒天气。解鞍独自阑干倚。”( 苏氏《踏莎行•寄姊妹》);“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李清照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都是带有一种柔弱,委婉,略带忧愁之美。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