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幼童撤回事件发生的原因探究(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留美幼童撤回事件发生的原因探究(2)


    促成中国迈出本国留学事业第一步便是容闳。而在容闳的一生当中,恐怕促成留美幼童之行是他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成就。近代文豪舒新城曾这样评价容闳,“无容闳,虽不能一定说中国无留学生,即有也不会如斯之早,而且派遣的方式也许是另一个样子。故欲述留学之渊源,不可不先知容闳。” 。容闳在他的自传当中提到,他平生的两大心愿:“一为予之教育计划,愿遣多数青少年子弟游学美国;一则愿得美妇以为室。” 。 
    容闳的愿望——促成青少年留学美国得以成真。可是猜到开头,却为猜中结尾。尽管在留学开始时,计划强有力推动者之一李鸿章曾经多次说不管多困难多艰险都不会放弃此次留学计划,但到最后,他还是违背了自己的誓言选择了放弃。首先提出撤回留美幼童的是时任驻洋肄业局总办吴嘉善,他和陈兰彬说到,“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饬,亦觉防范难周,亟应将局裁撤,惟裁撤人多,又虑有不愿回华者,中途脱逃,别生枝节等语”。陈兰彬听后也十分赞同,随后上折于清廷,提出要将幼童们撤回。但是最终决定权不在他们手里,还看清廷的想法。慈禧太后也没有主意,便将陈兰彬的奏折交给总理衙门讨论,而总理衙门也要咨询直接负责留学的李鸿章。以此看来,留学计划能否继续,全看李鸿章的态度,李鸿章的想法是决定因素。而作为留学计划的推动者,李鸿章对此事一开始应该是十分支持的。比如1877年时,驻洋肄业局向上禀报说每年每名留学生四百两的经费不够,要求增添。李鸿章认为留学培养人才,此事事关重大,应大力支持,于是立马向清廷上报请求添拨。那又是什么导致李鸿章对留学计划失望,或者是说失去信心。1879年,区谔良任驻洋肄业局总办职满归国,立马向李鸿章反应驻洋肄业局存在的问题,使得李鸿章对留学事业产生阴影,隐隐有些不满。第二年,新的驻洋肄业局总办容増祥丁忧归国,也向李鸿章提出驻洋肄业局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徒抛荒中学”。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留学生是否学习中学是将来能否成为清政府所需要的人才的关键。李鸿章在听到这么多人的反馈之后,开始担忧起留学事业前途。
    随着李鸿章对留美幼童计划进展的失望,总理衙门在1881年6月发出命令,通知全体留美的学生和监管人员结束学业,回到中国。这些学生分成三批依次回国。就这样,开始意气风发,满载希望的留学以这样惨淡的结局收尾,宣告着第一次官派留学的失败。
    历史事件发生必然究其原因。前文说到许多人都向李鸿章上折称留学生抛荒中学,导致李鸿章对留学失去信心。其实不止如此,留学计划本身也存在很大问题。
 暗藏断裂的理想
    容闳自留美归国之后,心中立志“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予后来之事业,盖皆以此为标准,专心致志以为之。” 。 容闳自幼受西方式的教育,而且在留学美国就加入美国国籍,因此说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没有深入了解过,没有受过四书五经的熏陶,也就没有传统儒学的束缚,他的思想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开放。容闳甚至对某些传统习俗是怀有偏见。据说,在就任驻洋肄业局总办的时候,容闳就已经“剪掉了辫子,并采用了外国服装” ,“这件事引起了许多同胞极强烈的责难和规劝。但是他是一位思想自由、心怀宽阔的人,对这些事并不挂意” 。在我们现在看来,剪辫子似乎不是件大事,但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特别是守旧派看来,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当时的条件下,辫子是中国人外在身份的象征,拥有辫子是对自己中国人身份的认可。容闳却以清政府官员的身份将辫子剪了,引起旅美同胞的不满,谴责。但容闳却不以为意,仍旧我行我素。这是他骨子里就接受了西方文化,西方先进的思想。“容闳在美国的八年生活,使他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教育的长期熏陶,同时亲眼目睹了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的成就,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世界观, 也铸就了他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观念, 而产生了文新中国、变革中国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容闳想要改革,势必不会停留在只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方面,势必会深化到制度层面、统治思想层面,宣扬西方民主思想,那势必会冲击中国传统封建统治。从思想层面来说,留学的夭折一开始就已埋下伏笔。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