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修辞学视角下的网络谐音词研究摘 要: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独具特色的网络语言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谐音词便是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类。有一些学者已经对网络谐音词作出了相关研究,本文便是前人研究基础上的一个新的尝试。笔者在本文中从接受者的角度出发,用接受修辞学的相关观点来观照网络谐音词的产生、发展情况,找出网络谐音词受到大众喜爱的原因,使我们能更好地适应和使用网络语言。32545
毕业论文关键词:网络谐音词 接受者 修辞
一、 网络谐音词的研究现状
(一)网络谐音词的界定
关于谐音,不少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其中,汪如东在《汉语方言修辞学》中所下的定义较为详细具体:“谐音是表达者利用语音和谐,从某个词语引起暗示和联想,由本体向谐体、相关体及隐蔽谐音的词语转化,也就是将能指意义转化为新的所指意义,从而达到符合语境要求的言语表达目的的修辞方法”,所谓“语音和谐”,就是指词语语音上的相同或相近。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笔者对网络谐音词作出如下界定:网络谐音词是指在网上广泛使用的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来达到修辞效果的一类词。笔者接下来在文章中要讨论研究的就是这个界定范围内的一类特殊的词。
(二)研究背景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47.9%,网民规模为6.49亿,较2013年网民人数增加了3117万人。由此可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最普遍、最重要的沟通方式之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种网络社交平台层出不穷,从早期的BBS聊天室聊天,到现在的微博、人人、微信等兼具聊天和个人主页分享功能的应用的出现,网络沟通方式正日益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及时性的特点。人们突破了传统沟通方式的束缚,在网络平台上畅所欲言,产生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网络语言,网络谐音词便是其中一类,它从网络走进现实,成为大众接受度很高的网络用语,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用语结构。网络谐音词因其在日常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三)研究现状
对网络谐音词的研究开始得较晚,而且有不小一部分是发表在报纸上的评论,这类文章大多篇幅短小,还称不上是学术论文级别的研究。据中国知网显示,发表于期刊的关于网络谐音词的学术论文一共有33篇,其中最早的一篇学术论文是2009年黎昌友的《网络谐音流行语的生成渠道及特点》,作者在文中简单介绍了网络谐音词的五个生成渠道和四个特点。
总的来说,近年来对网络谐音词研究的整体情况呈现出这样的趋势:研究的范围扩大、深度增加,研究的角度更加多样化,研究时运用的方法更加多元化。尽管如此,网络谐音词领域作为一个较为新鲜的开垦地,还存在很多研究空白等待发掘,比如笔者在本文中将会研究的内容:从接受修辞学的角度看网络谐音词的产生、演变和发展,将网络谐音词的产生看作是编码的过程,探析接受者作为解码者对网络谐音词的出现、演变和发展方向的影响。
(四)从接受修辞学角度进行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一直以来,受到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形成了看重社会群体对自己的评价的价值尺度,“中国人生活在社会评价中。一个人总是想着别人会怎么评价他,判断他的行为,议论他的为人等等。也即是说,中国人生活在别人的接受之上。”[1]在中国人的交际活动中,接受者显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人们往往在意自己说出的话别人会怎么想,所以中国人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常常要先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有意无意中依据对方的情况作出表达上的调整。网络谐音词就是在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的广泛使用和流行,离不开网民们对它的认可。因此,笔者认为,从接受修辞学的角度来观照网络谐音词的产生、发展情况,有利于我们从根本上挖掘网络谐音词盛行的原因,把握网络谐音词的发展方向,看清使用网络谐音词的利弊,从而更好地理解、适应网络语言。同时,笔者尝试从这个新的角度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一份语料,填补一些研究方面的空白。 接受修辞学视角下的网络谐音词研究: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9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