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清小说妒妇现象探讨明代妇女的社会地位(5)
时间:2017-02-17 13:03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二、明代妒妇所处的社会地位 明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离经叛道”的思想观念和“逾越礼制”的生活,冲击明初森严的礼法等级制度,并对女性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与情欲观念的盛行使其家庭地位提升, 对丈夫占有欲增强,妒妇、悍妇大量涌现明代中后期。 下文分别从妒妇在经济上和家庭中的地位来分析她们的社会地位。 首先,妒妇在经济上的地位。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文模式的变化。手工工场的出现,把从事家庭手工业生产的妇女卷入了商品生产的浪潮中,“其女红不事剪绣,勤于纺织,虽优尔七十岁老妪亦然,贫家无棉花、苎麻者,或为人分纺分绩,日不肯暇。” 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天下男儿怀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埋头苦读。把读书当作职业的他们并没有其他的收入,而妇女的经济收入在家庭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大权在握的她们便在家中占据了主动权,而没有地位、权势、能力的男子就不得不迁就于妻子,于是家中的妒妇便日渐增多。 明人谢肇淛通过观察“妒妇”盛行的现状,将惧内者分为三类,“贫贱相守,艰难备尝,一见天日,不复相制,一也;枕席恩深,山河盟重,转爱成畏,积溺成迷,二也;齐大非偶,阿堵生威,太阿倒持,令非己出,三也。” “阿堵生威”指的就是女性利用金钱挟持、钳制男性,确立其在家中的主宰地位。“妇人欲干男子 之政,必先收其利权;利权一入其手,则威福自由,仆婢帖服。男子一动一静,彼必知之。大势既成,即欲反之,不可得已。” 在明朝中后期,有不少的妒妇出身于富家贵族,她们依仗显赫的家世和丰富的妆奁在婆家获得了较多的尊重。于是她们运用自己高人一等的优势,处处牵制丈夫。可见,经济大权的掌握是妒妇由被征服者变为征服者的重要筹码。如《醋葫芦》中成珪的岳父家“颇有财势”,都氏得到了十分丰厚的妆奁。相对于“出身浅薄,家业皆得内助” 的成珪,不受妻子控制是不可能的。《疗妒缘》中的秦淑贞也掌握着家庭经济大权。她把家中的店铺打理的井井有条,“外边账目,各有家人经营” ,只需时常查看即可。可见,对家庭经济的做出巨大贡献的她们让自己有足够的底气“挟其夫”。 其次,妒妇在家庭中的地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思想的变革。传统的“女德”思想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女性把追求“贤妇”的名声改为追求实实在在的幸福。为了文护自己的权利和幸福,她们非常重视爱情的专一和忠贞,并运用暴力的方式去表现这种意识。于是许多女性被冠以妒妇的名称,以至于丈夫在纳妾前也会考虑到妻子的态度。如《醋葫芦》中的成珪年近优尔旬无嗣却不纳妾,则与都氏的反对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体现了都氏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 妒妇虽然对“三从四德”不屑一顾,但她们却能做到勤俭持家,对于家务劳动做到“有时有养”。以至于明代很多家庭的致富秘诀,既包含丈夫在外的努力经营,也包括妻子在家中操持家务,纺织补贴家用。对一些丈夫不理家事的家庭来说,妻子会承担起家庭生产的职责,有的甚至承担起一个大家族的产业经营,并把它们打理的井井有条。可以说,正是由于她们的勤俭持家和经营才干,才使得家庭得以保持稳定。 作为家庭主母,妒妇们还要合理管理家中婢女、仆人。为了保证家中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她们需要把一些“不安分”的仆人打发出家门,尤其是长得有姿色的婢女。如《醒世姻缘传》中的童寄姐在婢女小珍珠死后找丫鬟时说:“你没听说俊的惹烦恼么?丑的才是家中宝呢。要是描眉画眼的鬼灵精儿,我不要他。” 《醋葫芦》中的都氏所使唤的婢女也是“鬼样丫头”,别人嫌弃她们丑陋,但却是内眷们所喜欢的。《疗妒缘》中秦淑贞的随身女仆同样不是极丑的便是极老的,她在新婚后甚至将朱家的美婢尽数卖去。当家中婢女做出“越轨”的事情的时候,作为家庭主母的妒妇便会严厉惩罚她们,其雷霆手段虽然让人难以接受,却有利于自己在家中地位的奠定。妒妇们虽然对丈夫的荒唐行为心怀怨愤,但她们对其前程还是比较重视的。如《疗妒缘》中秦淑贞虽然非常担心丈夫瞒着自己纳妾,但还是放他到京覆试。薛素姐虽然对丈夫管束的非常严格,当丈夫赴京谋职的时候,她虽心中有千万个不放心,还是让他去了。并且,这在某种程度上会让丈夫增加对自己的认可和好感,可以说是一个增进夫妻感情的好机会。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