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3)
时间:2019-04-26 20:47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最早的定义外商直接投资是美国商务部,它对本国直接投资的进出进行统计后提出的,权衡一个企业是不是属于外资企业的标准是其是否拥有对美国的控制权,因为当该企业对美国拥有控制权时,其投资才是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有关FDI,综合考虑后,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是一个国家的居民(直接投资者)以取得长期利益为目的,在自身所在国的另一个国家(直接投资企业)进行的投资活动。长期利益被认为是,是外商投资者与企业间的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的存在,外商投资者的管理方法对企业而言有显著的影响。 (二)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家人均产出水平的增加或者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生产和劳动能力的增长。经济学家在前期的著作中,是这样定义经济增长的: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相比于前一期所实现的增长。 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增长应该这样来解释,即一国的经济增长是指能力的上升,该能力体现在为所在地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种类的生产产品,而这种能力的持续上升,是需要先进技术的存在,和所需制度和思想意识的存在,且需要和经济发展现状相适应。 三、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综述 (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1960年,S•海默(Stephen H•Hymer)在其所写《民族厂商的国际化经营:直接投资的一项研究》一文中,指出了FDI与一般意义所指的外国金融资产投资并不一样,且首次提出在国际贸易中新的研究领域:以FDI为研究对象。这一论证标志着FDI理论的诞生并且使得FDI理论有了更大的发展。 1.垄断优势理论 S•海默和C•金德尔伯格(Charles P•Kindleberger)提出不沿用传统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而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来研究国际直接投资,得到由于一国国内或所在国际市场具有的不完全性质,会使国外企业进行投资时在一国国内拥有垄断优势,并且通过其对外投资在国外进行产品生产。该理论后经不断发展,形成了垄断优势理论。 C•金德尔伯格接着提出,需深入强调不完全的市场结构和垄断优势,且把国际直接投资具有垄断优势的原因概括为以下4点:一是产品市场具有不完全优势,二是金融、劳动力市场具有不完全优势,三是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具有优势,四是政府限制进出口的优势。C•金德尔伯格在结合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经济全球化的重点是跨国公司的兴起。 该理论虽然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国外公司要进行国际直接投资,但是并不能说明为什么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也要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通过将其技术进行有价转让,并赚取利益,因而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探讨了相关问题。 2.产品周期理论 1966年,产品周期理论首次在发表的《产品周期中的外商投资和对外贸易》一文中提出,该文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Vemon,该理论认为企业会随时间的推移将生产基地由一个地方换成另一个地方,是因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和区位优势。 文农把产品周期分为产品创新、成长、成熟与标准化和衰退四个阶段,根据每一阶段的不同特点,企业来选择是否对外直接投资及在何处投资。他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战后美国公司向西欧大量投资的原因,但是由于与技术进步有关或与资源创新开发利用有关的投资,同产品周期没有关系,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技术的发展和升级,产品周期的缩减和变化,并不能够用这一理论来很好解释。因而,后人又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有新发现。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