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对明代小说《东周列国志》的影响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左传》对明代小说《东周列国志》的影响

[摘  要]  《左传》作为“古典小说的始祖”对后世小说的创作影响极其深远。《东周列国志》是以《左传》为底本,取材于《国语》、《战国策》、《史记》、《列女传》、《吴越春秋》、《谷梁传》、《晏子春秋》、《孔子家语》、《荀子》等二十多本书籍,真正的涵盖了东周列国的正、野史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本文仅以《东周列国志》为例,从思想观念、小说技法、叙事要素三个大方面分别论述《左传》对明代小说的影响。35254
 [毕业论文关键词]  《左传》《东周列国志》思想观念 小说技法 叙事要素
 《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凡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它极其详细的记载了春秋时代的社会风貌,包括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言论、活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独特风貌和时代特征。《左传》以其内容宏大、言辞富美、记事周详而为历代学者所喜,加之产生时间较早,关于《左传》的研究蔚为大观,已形成一门“左学”。细看《左传》历代研究作品,大多涉及其自身的研究如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注解、今译等,相对而言对后代作品的影响较少,具体到对某一个朝代作品的影响就更是少之又少了。《东周列国志》是一部由明代冯梦龙所写又经清代蔡元放修订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从西周末年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写起,到秦始皇二十优尔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优尔国结束,包括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历史,内容宏大,它以《左传》为底本,取材于《国语》、《战国策》、《史记》、《列女传》、《吴越春秋》、《谷梁传》、《公羊传》、《晏子春秋》、《孔子家语》、《荀子》等二十多本书籍,真正的涵盖了东周列国的正、野史。作为流传仅次于《三国演义》的历史演义小说,相对于《三国演义》研究作品的浩若烟海,《东周列国志》的研究著作可谓是沧海一粟了。再者,《东周列国志》受《左传》影响广且深,与《左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鉴于以上情况,本文就 《左传》对明代小说的影响,以《东周列国志》为例这个题目,书写个人的一些拙见。
一、思想观念
《左传》所传达的思想观念,对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影响极其深远,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历史演义小说和侠义小说,在某种意义上统摄了中国古代的整个文坛,它所阐述的以伦理观、历史观、天命观为核心的思想观念为历代文学家、小说家或全部接受或批判继承。《东周列国志》几乎整体继承了《左传》所宣扬的思想观念,它们集中表现在伦理观、历史观、天命观、人道主义四个方面。
(一)伦理观
尽管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周王室日益衰微,各诸侯国逐渐壮大且不再毕恭毕敬的听从周王室的调遣、朝拜,他们开始追求各诸侯之首的霸主地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取而代周天子成为每位诸侯国君主的愿望,但是根深蒂固的宗法制依然深入人心,深深地影响着当时上至各诸侯国君主及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观依然制约着每个人的日常行为,这种伦理观对上层君主、贵族、大臣的约束力更为强大,它主要表现在孝、忠、信三个方面。
1.孝
纵观中国古代各朝各代,君主们无论是自诩还是真正的贯彻执行,他们大都以“孝”治天下,“孝”也常常作为评判一个君主乃至一个人的重要标准。究其原因,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在当时“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伦理准则。“孝”这一伦理观的重要性在《东周列国志》中亦可见一斑。如第四回“郑庄公掘地见母”中,郑庄公的母亲姜氏因生庄公时难产,使她受到了惊吓,她就因此厌恶庄公偏爱小儿子公叔段。按照先例,郑国国君之位应该由嫡长子郑庄公继承,由于姜氏对公叔段的偏爱,郑武公在位时,姜氏多次请求立公叔段为太子,但被郑武公拒绝了。等到郑庄公即位之后,姜氏又为公叔段请求把军事要地作为封地,庄公发现了姜氏的阴谋之后,把京城作为公叔段的封地任由其僭越礼制,引起大臣、民众的不满。在姜氏和公叔段企图叛乱之际,伺机而动,平定战乱,对姜氏发誓说,不到黄泉不相见。一国之君若是不孝,何以治国?郑庄公很后悔,加之被大臣颍考叔的孝心所感动,即掘地见母,郑庄公亦被百姓赞为孝子。第三十七回中介子推在高官重禄和奉养老母之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与母亲归隐山林,后被大火烧山亦未出来就职,与母亲一同烧死在柳树下,其孝心昭昭然!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