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口物流的问题与对策研究(6)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上海港口物流的问题与对策研究(6)


此外,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各国间贸易往来日趋频繁,试图通过发展对外贸易经济来支撑受创的国内经济,以期达到财政收支平衡。作为全球贸易货物运输枢纽的港口发展及相关产业发展和其相关基础设施配置优化也成为必然趋势。在保持传统港口物流行业有点的基础上,以科技技术为支撑,整合各渠道信息,合理优化配置资源,有效利用以物流供应链为基础的平台及第三方物流等的现代化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2、 上海港拥有广阔的腹地及良好的地理区位条件
作为典型的海港城市,上海港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及区位条件成为我国重要港口货物运输枢纽之一。上海港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为港口物流园区的建设提供了足够的场地,有利于来自于世界各地的货物及集装箱将上海港作为中转站进行货物装卸、集散、分配、仓储、运输等物流供应链各环节活动及相关港口物流园区配套功能等港口物流功能的完善,实现上海港口物流业较好较快发展。
另外,上海港因其地理区位条件而建立的水上交通运输系统也为货物的水陆、水水、陆路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境内的国道、省道、高速公路、铁路及沿海运输线路和境外的航道、水上各线路的有机结合为货物运输创造了良好条件,也推动了上海港口物流业迅速发展以适应不断提高的国际、国内货物运输新要求。
3、 上海港集疏运条件优越,航运市场发达
上海港已经配备了完善的集疏运综合运输系统,涵盖铁路、陆地、水运、空运及几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联合运输方式,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及长江流域地区货物运输中转最为方便、成本最低的港口。上海港集疏运以公路为主,有沪宁高速公路和沪杭高速公路;204、312、318、320 四条国道以及沪嘉、萃松高速公路和城市外环公路连通全国公路网;在水路方面,形成了长江和大运河等内河通道网络;航空方面配有虹桥运输枢纽等,这些便捷的集疏运交通系统都能确保货物在配送上海港港口经装卸后能被有效划分配置,达到资源最优化组合。
(二) 上海港口物流发展中的劣势
1、 港口资源有限,配套运输体系不完善
现代港口物流随着其发展日趋成熟化,对港口资源及相关配套运输体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传统港口物流业已无法满足这些要求。
总体来说,上海港口资源还是有限的。据统计,水深超过8米的可利用岸线在整个上海港区域内只有37公里,再加上现代港口对泊系船只以及上海港区停靠中转船只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即使仍在建设中的洋山深水港区可暂时缓解港口资源有限的压力,但现代化船舶正日趋卖相大型化和集装箱化,对水深最深处不到15米的洋山深水港码头来说,泊系水深要求在20米以上的大型船只已无法停靠。由此,港口物流的基本功能(运输中转、装卸搬运、加工分拣等)将无法实现,港口物流业发展受到一定阻力。
此外,在配套运输体系上,上海港主要使用的运输形式为公路运输,通往中西部地区的海铁、江海及内河联运等未能充分被开发利用,相较于世界主要港口集疏运结构大量使用非公路运输带来的成本低、范围大、效率高的收益,此种配套运输体系有待完善,然则将对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产生制约,不利于港口物流业有序平稳发展。
2、 专业物流服务企业相对较少,港口配套服务欠缺
现代物流对综合性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有的在港口物流园区内的物流企业大多只能完成传统物流所要求的货物仓储、搬运、装卸,无法完全做到对货物进行有效合理分配、分拣等较高层次要求,造成资源无法充分使用或被过度使用,此法不可取。同时,虽然第三方物流的出现以其可节约成本的优势环节了部分对高层次要求的压力,但就目前市场来看,现有第三方物流公司仍缺乏专业性,无法真正意义上提供合理专业化缓解物流服务运输压力解决方案,是的港口物流在配置资源、货物运等供应链各环节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效率低下,前景堪忧。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