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成本电影现状分析+文献综述(4)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中国小成本电影现状分析+文献综述(4)


院线资源匮乏,少有宣传费用是制约小成本电影发展的客观因素。其实小成本电影的发行可以尝试新媒体营销,找出影片本身独特的观影价值,使影片的特点为观众所意识到。例如影片《失恋三十三天》就是利用微博营销同时找准“光棍节”档期,巧妙地找出电影独特的观影价值,从而吸引了大批观众,使影片成为票房黑马,一跃而出。
   三、制约中国小成本电影发展的瓶颈
  (一)窄化传播导致关注度低
艺术电影因为其本身带有创造者自身鲜明的特点,所以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是“作者电影”,也往往被电影市场看作是“票房毒药”。而小成本电影一般都是创造者独立制片,影片本身带有创造者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因此也可将其归为艺术电影的范畴。小成本电影的创作主体大多为“第优尔代”导演,由于他们自身的文化教育背景和所处的独特的时代背景,使得他们以一种纪实的方式去关注“边缘”群体的生活。加之他们为了追求客观多用长镜头来记录,不免使观众感觉画面过于枯燥与呆滞。影片中一些过于晦涩的镜头和难以理解的隐喻,很难使其与观众产生共鸣,得到观众的理解与认同。影片中总会出现一些不符合社会道德或者情感的人或事儿,在挑战着观众的容忍度。
贾樟柯的影片《小武》作为小成本电影的代表作,也表现出了小成本电影的一般特点。片中的主人公小武是一名小偷,导演所关注的这个人就不是平常电影中关注的英雄、伟人或者是所谓的好人,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也着实有这一类人的存在,这也完全符合小成本电影本身纪实性的要求。在影片中导演有意模糊了小武的身份,以独特的视角去表现他的善良和重情义。但是小武的这些好的特质并没有改变他作为小偷的身份所带来的悲剧,朋友不再认他、爱人跟别人离开、父母将他赶走、以至最后被铐在路边被人围观。相信看完影片的人,肯定不会对小武这个小偷厌恶更多可能会是一种同情吧。
对于现在商业文化和消费文化的盛行,可能很多人进入电影院观看电影就是为了享受电影带来的视听盛宴。电影的题材一旦过多的触及现实,反应社会生活的本真,就会使影片整体略显沉重。而对于进电影院就是为了寻求娱乐的观众来说,小成本电影特别是纪实风格的小成本电影所表达的自然就不是观众所乐于接受的东西。
当然,只要是一部有品位、有特色的电影作品,都会有喜欢它的观众群,对于中国小成本电影来说还是有自己特定的受众群体的,只是这部人只是观影人群中的“小众”。这样的“小众”传播也造成了小成本电影受关注度低的现状。
   (二)创作视点有限导致类型化倾向严重
中国的小成本电影的类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纪实美学的作品为主,另一类则是以黑色幽默风格的作品为主。
以纪实美学为代表的电影作品,大多着眼于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通过晦涩的影像所表达的是具有真实质感的生活。从这些影片中我们不难看出,影片中的主人公大多处于社会的“边缘”,他们既是真实存在的个体,又是容易被大众所忽视的群体。对于人生而言,他们或是困惑或是叛逆,亦或是游戏人生。从这些纪实美学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贾樟柯电影的影子。作为中国小成本电影,尤其是纪实风格的小成本电影的集大成者,贾樟柯的影片在表现人物内心体现人文关怀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些风格也或多或少地给纪实美学的小成本电影打上了鲜明的烙印。贾樟柯的创作与他生活过的小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王小帅的电影更多地表现在对“边缘”人群的关怀,姜文更倾向于对过往青春的怀念。每位导演虽然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是这种独特也是局限于一定范围之内的,对于作品选题和影片意义的表达还是显得过于单一。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