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非汉语者习得气词“吗”的调查与分析(3)
时间:2019-09-15 15:55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1.2研究范围和方法 随着语气词研究的逐步加深,学界对语气词的认识也日益明晰,有关语气词的文章及著作如今已不少见,但目前研究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语气词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不够”(李小军 2007 )。 实际上,学界关于语气词的研究成果还是相当丰富的,只是针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汉语语气词的本体研究较少,尤其是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中针对不同语言背景的汉语学习者语气词“吗”的个案太少,该现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语气词“吗”的汉语二语教学效果。通过对留学生汉语语气词“吗”的偏误分析,希望能够对留学生习得语气词“吗”提供一定的参考。 1.2.1研究范围 研究范围:语气词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系统,相比其他词类而言则数量不多,但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留学生在语气词“吗”运用的时候会出现大量的偏误情况,原因何在?由于语气词意义比较空灵,且没有具体的实在意义,在日常使用时又过多的依赖语境,且“吗”常在句末出现,对句子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对外汉语教学中时常一带而过;再者,关于语气词“吗”研究,目前学界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尚无定论。我们选择疑问语气词“吗”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语气词“吗”研究中存在的争议,从汉语二语教学的角度加以整理,提出我们的意见。与此同时,我们以江苏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温州大学、浙江大学、湖南理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中高级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留学生习得和使用语气词“吗”情况并加以比较分析,进而,对当前语气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探索方案,期望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语料来源:本文使用的语料主要是:《发展汉语•初级综合 II》(王淑红 2013)、《发展汉语•中级综合 II》(徐桂梅 2011)、《发展汉语•高级阅读 II》(蔡永强、薛侃 2011)、《发展汉语•中级听力》(傅由 2011)等四本教材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对语气词“吗”的编排处理。偏误语料来源于问卷调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所选教材课后练习作业。 1.2.2研究方法 王力先生(1985:395-396)曾明确提出“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外两种语言的对比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比较分析,能够使语言教学变得相对容易理解,功能意义更加清晰明了,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汉语语气词“吗”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既有利于教师教学,又方便学生掌握,其效果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对于语气词“吗”的研究,我们采用了比较分析法、实验语音学法、偏误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几种方法。 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又称类比分析法,是指同类事物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在信息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比较分析法是研究一切事物生动有力的普遍的逻辑方法,是进行分析、综合和推理等其他方法的基础。在本文研究中,我们也会对比较分析法加以运用,对语气词“吗”的意义和用法加以比较分析。 实验语音学法:实验语音学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凭借客观、科学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帮助纠正学习者的发音,达到有利效果。以往语气词“吗”的研究中多从语用及语义角度出发,对外汉语教学缺乏实验语音手段的使用。我们通过 Adobe Audition软件对语气词“吗”进行语音录制分析,对语气词“吗”的教学方法作进一步考察。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