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博公益活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浅析微博公益活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


一、微博公益活动的兴起
以“郭美美事件”为导火索,传统慈善暴露出其自身的缺点,不公开性、不透明性的特点使传统慈善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使公众对其质疑与不信任。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政府政策的放宽,微公益以一种常态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在科学技术发展与传统慈善遇到瓶颈的情况下,微公益无疑给公众带来对民间慈善的最大热情。
(一)微博公益活动的界定
温州动车事故,一位网友用微博发出第一条求救信息,用微博寻亲,众人纷纷转发;微博打拐,虽然很快归于平静,但经由于建嵘、薛蛮子、邓飞等网络公民的推动,把一个善念变成了公民行动; 2011年4月,邓飞与一群爱心人士共同发起了“免费午餐”公益活动,利用互联网,依靠民众,一个新兴的公益平台已经产生。这些事件,都遵从了一个规律:某一类社会问题在微博被曝出来,然后涉及这一问题中的群体或者其他事物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来一起解决,此时意见领袖们跟上来表态讨论,然后网民围观跟帖,紧接着再由这些领袖在微博上呼吁更多人参与。随着事态的发展,新浪、腾讯、搜狐等媒体平台,通过自己的方式建立微博公益平台,开展各种各样的慈善活动,使公众通过简单的方式参与到慈善活动中。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微公益以一种常态的方式走进公众生活。微博公益即通过微博平台来发布信息、公开募捐、公开信息、进行社会动员。微博时代中,我们对微公益的倡导,使我们感受到每个人其实都可以参与其中,都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有需要的人,起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作用,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正能量。
(二)微博公益活动出现的背景
微博以其短小便捷、实时交互、非正式性、平民化等特点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微博只用了14个月就征服了中国人,更是在短时间内征服了全世界。“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2011年以来,一种自下而上的公益慈善模式——‘微公益’快速发展,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内发挥着影响力。” 微博助力慈善,一方面使其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发布善款数目多少、善款使用情况、慈善活动效果等信息,使慈善在公民的关注与监察之下回归透明,让“玻璃口袋”的美好愿望得以践行。
2011年,在国内以“红十字会”为首的官方慈善机构受到了公众的质疑。从中国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开始,相关的慈善组织机构相继爆出“超声刀门”、“环保炉门”、“发票门”。而红十字会的8400万名画拍卖善款去向不明问题使其在雅安地震中饱受非议,前后仅筹得善款38952万元,相比之下,新浪微博平台一天筹得的善款就有6000多万。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反思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慈善事业存在问题,并动摇着人们对慈善的看法和信心。
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政府对慈善管理模式政策放宽。如壹基金,壹基金是由著名演员李连杰发起的一项民间公益活动,以人人都能参与到慈善活动中为美好的愿望,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慈善组织。通过网银、淘宝、支付宝等形式都可以加入到壹基金的慈善活动中,壹基金中间运作公开透明,让公众共同参与与监督。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加之传统慈善活动遇到瓶颈,民间慈善活动正好满足了大众的需求,解放了他们的感情,解决了人们对慈善的疑惑,挽回了公众对官办公益失去的信心。2011年,被称为“微慈善元年”,微博公益活动得到数亿网友和微博粉丝的关注。“微博打拐”、“免费午餐”等民间公益活动的实践更是证明微博公益活动这种新兴的慈善活动带给人们的惊喜与感动的力量。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