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融资途径研究(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我国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融资途径研究(3)


1.1.2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在大力发展建设经济适用房、动拆迁配套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和中低价普通商品房的同时,我们确忽略了其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使其发展远远滞后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导致居民无法入住,相当部分的保障性住房或者经济适用房处于空置状态,严重阻碍了政府对于保障性住房的推进。
比如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的福湾新城共有春风苑、夏雨苑、秋月苑、冬阳苑4个小区,总计有近百栋的住宅楼,是福建省迄今已建成的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性住房集中区。2009年以来,福湾新城各小区先后交房,陆续入住的业主随后发现,交通出行、
孩子教育、医疗保障等基本的农村公共服务在这里都成了“奢望”。早在2006年底,福湾新城动工建设时,有关部门就出台了福湾新城需配套建设3所小学的规划,时隔多年,这3所小学仍未建成。福湾新城业主黄先生颇为焦急,因为他的小孩已经到了入学的年龄,一个居民叙述:“我们曾多次咨询房管部门、教育部门,得到的答复就是要我们再等一等,然后建议我们先到附近的其他学校入学。”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目前,农村金融支农作用的发挥还不到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少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需要金融保障。然而,农村金融的非农化倾向造成大量农村资金外流。由于受商业化经营和金融企业利益的驱动,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主体更多地投向非农产业领域,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而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由于的体制、规模和抗风险能力等条件的不足,使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乏力。
1.2.2 实践意义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不力最主要的原因是投资不足,目前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主要依靠各级政府和村集体提供,但各级政府中中央财政大幅度倾向城市建设,基层政策“财权、事权”不对称,很多基层政府财政资金紧张,没有额外精力负担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农民作为我国的弱势群体,让其投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既不具操作性也不公平。此外,投资决策缺乏效率、监管不力、后续文护缺失等问题也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缓慢报废率高。
从金融投入看,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国内贷款融资的比重较小。由此看出, 自2000~ 2007 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贷款总量不断增长, 而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总量的比重却一直下降, 至2007 年已低至3. 94%。由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其具有受益范围小、经营盈利保障度低等缺点, 致使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难以吸引金融机构的贷款。
如何做好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融资途径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因此,深入分析现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融资途径,提出拓宽建设融资途径的对策,对促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并且,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投融资状况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研究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问题,寻求建立一个适合不同农村不同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率及有层次的融资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本论文在吸纳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融资途径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分成五个部分。
论文在前人对我们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融资途径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融资途径的最优体制进行分析研究。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