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小说《活着》的艺术特征分析
时间:2020-06-04 21:43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摘要:余华的小说《活着》是一部先锋精神与中国沉重的乡村现实相结合的作品。在作品中,余华不仅塑造了“福贵”这一独特的艺术形象,而且在叙事结构、语言风格以及意象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本文从文本入手,结合作品的叙事特点、以及“死亡”意象的重复出现来进一步探索文本中独特的艺术特征,以期达到对作品中的语言特征和叙事特征的深入挖掘。50373 毕业论文关键词:余华;《活着》;叙事特征;语言特征;结构特征 Analysis of Artistic Features of Yu Hua's Novel Alive Abstract :Alive is a novel which is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Pioneer spirit and Chinese heavy village written by Yu Hua. In this production , Yu Hua created not only "Fu Gui" of this unique artistic image, but also in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language style and imagery showing a unique artistic features. This paper draws up from the text of a combination of the features of the narrative works, and "Death" image of repeated text to further explore unique artistic featur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works of language features and the narrative features in-depth digging . Key Words: Yu Hua; Alive; Narrative features; Linguistic features; Structural features 目 录 摘 要 1 Abstract 1 前言1 一、《活着》的语言特征2 (一)叙事语言2 (二)俚语、口语使用3 二、《活着》的叙事特征4 (一)叙事角度4 (二)叙事技巧5 三、《活着》的结构特征6 (一)叙事结构7 (二)文本结构7 结语9 参考文献9 致谢11 余华小说《活着》的艺术特征分析 前言 余华在九十年代所作《活着》,是极具影响力的一部长篇小说,具有一种令人折服的艺术魅力。在作品中,余华不仅塑造了“福贵”这一独特的艺术形象,而且在叙事结构、语言风格以及意象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在作品中“福贵”用自己的话来讲述他的生活,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完全不需要其他人称的介入,所体现的正是对鲁迅“看客精神”的进一步贴近。虽然只是从容地叙述,但却细腻地描摹了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底层人物,把主人公艰辛的生活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反映出我国民族对命运的不屈与忍耐。同时也体现出作者静观人生的无限豁达,表达了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命运的悲悯和同情。 一、《活着》的语言特征 在《活着》这部作品中,作者以简洁、朴素的语言、通俗的话语给读者讲述了小人物的生活经历,体现出底层民众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无奈,由此有力地推进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特别是对社会政治层面的反思。 (一)叙事语言 主人公福贵作为一位破落的地主少爷,虽上过几年私塾,但他的一生都没有脱离“农民”这一身份。在破落初期,他向龙二租土地就足以证明他已经远离地主阶级身份。在回忆自己的过去时,采风人看到的,依旧是在农田里卖力耕作的老人。作者以回忆录的方式让福贵来讲述他自己,就必须要运用最朴素的语言和文字,时刻将人物的叙述限制起来。所有的句式包括他所使用的词语,必须都为福贵而生,为他量身打造。 在作品中,当有庆死后,福贵在家珍不知道的情况下,偷偷将有庆埋在了一棵树下。在他哭着站起来时,他看到了有庆生前每天跑着去学校的那条路。作者在此时如何描写当时的环境,应如何体现福贵当时的心情,都必须从福贵的角度来写。作者既不能说月光下的道路像河流一样,闪烁着苍白的光芒,也不能像大诗人李白那样说月光如霜。作者所采用“盐”这一意象来描述福贵此时看到那条路的感受,说那条通往城里的小路像是撒满了盐一样,这一意象既从一个农民的视角来描写出此时这条月光下的小路清冷孤独的特点,又体现出福贵当时艰辛苦涩的心情。因而这个意象显然完全符合了一位农民所特有的生活体验。可见,在文本中,作者并不是随意对他笔下的人物进行安排、宰割,而是受人物自身的身份、性格以及事物发展逻辑的制约。只有最符合作品人物身份的话语才能对其形象的做出有益的补充,并且也最能够体现出特定时代和社会的特点。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