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五四”以来女性视角下的“审父情结”
时间:2020-07-16 20:00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摘要:“五四”以来,“父亲”一词作为男权主体地位的象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同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女性作家通过对“父亲”形象、话语、品格的审视,突破了女性在几千年文明史中作为无性别依附品的禁锢。从而在对父权地位的正面冲撞和历史反思中,实现了对女性自身主体价值的建构。52433 毕业论文关键词:审父情结; 弑杀; 去势; 放逐; 缺席 Abstract:Since the May 4th movement, the word "father" as a symbol of male subject status, had hitherto unknown impact. Female writers have different background by examining the father's image, language, character, broke through the confine of women in the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as no attachment quality. In order for the patriarchal status of the collision and historical reflection, real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women's subject value. Key words:Examination of Father Complex; The killing; Castration; Exile; absent “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枚。”从《说文解字》的解释可以看出,“父”是制定规矩的人,而“父亲”一词俨然已成为代指几千年专制统治的文化符号。从王旨、王法到父命、父权,壁垒森严的家族统治正是一部以“父”为核心的专权演义。而在以“父亲”为代表的男权规约下,女性则作为弱势的依附品,成为偏离中心话语的边缘物。 以五四为界,伴随着呼唤自由解放、主体性的呼声日益高涨,父权统治与女性解放之间的矛盾真正激化。一大批觉醒的知识分子以笔杆为刀枪,以文字锋芒发起对封建家族父权统治和男性主体地位的反抗。而这时期开始涌现的女性作家作为久经礼教压迫的性别弱者,其被压抑着的女性生存意识开始觉醒,并在这场斗争中喊出了历史最强音。须知文学离不开“种族”、“环境”、“时代”,又必须与现实条件相关联。因此,纵观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文学发展史,女性视角在囊视了政权更替、改革变迁的时代总特征之后,继而将国家命运、家庭婚姻以及个人的青春苦闷等应时应景的主题作为书写对象。而“父亲”这一文化符号,则始终在女性视角的审视下诠释着不同的历史走向。 一、 弑杀:反旧有伦理纲常的主流话语 一定的文学作品是一定时代的反映。五四新文化的发生发展,使得伴随着中国几千年封建帝制的根深蒂固、由父权历史建构起来的父权神话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创和颠覆。“弑父”开始成为二三十年代女性视角下的主流话语。而“精神弑父”这一叙述话语源自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的弑父者情结”,他认为:“‘弑父’是人类的,也是个人的基本的原始的罪恶倾向”。【1】(102)而“阴盛阳衰的家庭正是孕育俄狄浦斯情结的温床”,【2】(65)这刚好符合五四前后父尊母卑的总体时代趋势。于是一大批如冰心、凌淑华、庐隐、白薇、张爱玲等女性作家开始在五四追求“立人”的背景下,将斗争的矛头直指紧张尖锐的“父子关系”、“父女关系”。“父亲”权威开始遭遇被贬、被弑的命运。 庐隐是现代女作家中敢于直面“父亲”权威,并且大胆审视、批判,从而决绝地喊出“弑父”口号的第一人。“我父亲十六七岁的时候,就不成器,专喜欢做不正当的事情,什么嫖呵!赌呵!”【3】(195)这是庐隐在1925年发表的小说《父亲》一文中对于父亲的描述。庐隐大胆地从子辈的视角,将喜爱吸食鸦片、坑蒙拐骗的父亲形象展露出来。在“我”的眼中,“母亲”则是温婉安静,充满迷人的魅力。双亲给“我”留下的完全相反的理解感受,在经历一系列的内心斗争之后,这种理解感受显然成为“我”与“父亲”之间矛盾激化的导火索。“我本没有家,父亲是我的仇人,我的生命完全被他剥夺净了。”【3】(215)面对年轻母亲最终的抑郁而死,渴望自由爱情的“我”终于喊出了反抗父亲压迫的“弑父”口号。另一篇《秦教授的失败》,“父亲”自个儿嚣张的养小老婆,却霸道的为儿子包办婚姻。“父亲”不务正业,却不满于儿子的革命宣传。这引起了“母亲”的不满,继而引发两次夫妻冲突。五四伊始,秦教授的“母亲”着实是位思想先进的女性形象。在《秦教授的失败》中,庐隐借秦教授的视角细数了旧中国的祖父、父亲辈食鸦片、讨小老婆、玩女人等种种恶习,彻底揭露了父亲的真实面目。未来的中国,不再是父亲的私有世界。文本中,庐隐站在父子平等的视角,以子辈的视角透析父亲,“弑父情结”在所难免。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