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的关系(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大学生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的关系(2)


引言
近年来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一项不可或缺的通讯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且手机的功能变得更加多样化,除了接打电话和发信息的功能以外,现在的手机也增加了上网、阅读、游戏、音乐、视频等一系列的功能,大学生作为手机使用者中的重要的一部分人群。
随着手机的普及及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手机在给大学生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过度的使用手机,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甚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在校园里,经常都会看见有人在使用或摆弄着自己的手机。其次,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会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一种新的心理问题,危害其身心健康,从而变成为手机的“奴隶”,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比如,用手机上网,在手机上看小说等,甚至遇到问题时首先拿出手机来搜索答案。这些不仅会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还会减弱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沉迷其中,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最终影响学业。再次,过度使用手机对身体还有不良的影响。手机不在身边时,生理和心理都会有一些不适感。根据一些调查结果显示,手机不在身边时,一些大学生会觉得像少了东西,甚至会感到焦虑不安,害怕别人找不到自己,因此会将注意力大部分都集中在手机上,经常翻出来看。甚至还会有学生出现手机幻听的症状,形成生理和心理上不良的反应。所谓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指那些使人产生焦虑,不安、沮丧、消沉、不自信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事件。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调查研究,发现焦虑、人际关系障碍、学业压力、异性交往受挫等是当下大学生普遍经历最多的生活事件。
    在这些生活事件的影响下,大学生容易出现孤独感,成就感缺失,自信心缺乏等不良心理体验。与此相对应,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手机信息,通过聊天软件与他人进行交流,不停浏览社交网站并实时更新属于自己的网页内容,发布各种状态的行为非常普遍,手机功能中的通讯模块,上网功能模块,社交模块等以其方便查找联系人,快捷沟通陌生人,隐秘处理敏感话题的特点成为大学生寻求安慰,扩大交往空间,发泄不良情绪的最好选择,进而最终导致手机依赖行为的发生。具体来说,手机依赖行为的发生在于那些在生活中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利用手机的各种功能模块来实现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实现的心理诉求,从而导致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产生,手机依赖的发展进一步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据工业与信息化部的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2月,全国手机用户已超过11 亿[1]。另外有资料显示,台湾近七成学生有“手机依赖症”征兆[2],75%的韩国大学生呈现出“手机中毒症群”[3]。我国来自兰州、杭州等市的调查表明,中国高校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手机依赖现象[4][5]。与此同时,一些研究专家发现了人们对于手机的使用频率不断地增加且很难离开手机,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心理病症——手机依赖。研究者对手机依赖有不同的定义。师建国认为它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6]。韦耀阳认为手机依赖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7]。韩永佳在相关研究中将手机依赖定义为:使用手机(短信息)作为其人际互动主要手段的群体,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8]。李止庸将手机依赖界定为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使用,对身心健康及学习工作生活产生负面作用的行为[9]。根据前人所做的研究,通过整理分析发现,目前对于大学生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心理问题的某一单一方面,例如刘红、王洪礼[10]研究的是大学生手机依赖和孤独感的相关关系,韦耀阳[11]研究的是大学生社会支持和手机依赖的关系,韩永佳等[12]研究的大学生手机依赖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干预,还有很大一部分研究在调查手机依赖产生的原因。然而对于大学生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大学生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因此本研究拟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