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魔幻电影对比分析(外国魔幻电影对中国魔幻电影的启示)(2)
时间:2016-12-03 16:33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二)外国魔幻电影的发展 西方魔幻电影主要改编于西方的玄幻小说和古神话传说,早期西方带有魔幻元素的电影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电影体系。比如1920年的德国电影《泥人哥连》是根据一则犹太传说改编而成以及1921年的电影《费斯诺拉图》则是来源于一个古老的吸血鬼传说,由于在当时并没有魔幻电影这一说法,这两部电影则被归类为恐怖电影。开启好莱坞大片时代的著名导演西席•蒂密尔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拍摄了《十诫》,这部改编自《圣经》的影片在当时也是被归类到宗教题材电影。 西席•蒂密尔的电影追求场面的宏大和特效的华丽,他也将魔幻电影推上了奢华的单行道。自他之后,好莱坞并不缺乏天才型人才,但是这种完全依赖个人天才式的爆发并不能主导一个时代。20世纪90年代后,电影特技可以独当一面,魔幻电影才以独立的姿态在银幕上大红大紫,主导了这一切的好莱坞也成为了魔幻电影的风向标。根据小说《魔戒》拍摄的魔幻巨制《指环王》无疑是西方现代魔幻电影的代表作,深受大众欢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票房神话,好莱坞这个电影巨头以其势不可挡的姿势席卷着全球的电影市场并且形成了其特有的电影运作模式即“好莱坞运作模式”。这种运作模式下,各种大的投资制作以及特效技术的集中研发使用,使得西方魔幻电影在银幕上呈现出更加逼真华丽的特效,场面更加宏大,跟观众更具有互动效果。直至今日数字技术在魔幻电影中的运用仍是决定一个魔幻电影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对于电影特技的追求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中国魔幻电影的发展 最早的魔幻电影出现在西方,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带有魔幻色彩的电影就在中国出现。如1925年上映的《三奇符》,在当时被称作武侠神怪片,用现代眼观考量,它算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的魔幻电影。“九•一八”事变以后,上海部分电影人移居香港,中国大陆的魔幻片的制作消费被迫中断,直到1939年又在香港得以延续。1970年之后,受文革影响,中国魔幻片也随之衰落和转变,这也是中国魔幻电影向现代魔幻电影的转型时期。直到21世纪魔幻电影才在中国风靡起来,通过中国电影人的不断开拓和挖掘取得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中国新魔幻电影在传承了民族特色的同时,在视觉上也力争上游,努力做出了许多创新点,如2011年《白蛇传说》、2008年《画皮》、2013年《西游:降魔篇》等,在国内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其受众范围也是仅限于在国内,始终没打开国外市场。 二、中外魔幻电影之异同点 (一)中外魔幻电影的人物形象分析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其魔幻电影的人物形象都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再创造,就是把神话故事或者玄幻书籍中的人物按照导演自己所认为的形象再现,这些人物是有别于现实世界的,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因为是虚拟的世界,可以任想象肆意发挥,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受众在紧张的现实中找一个虚拟世界为精神依托的需求。但是因为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其导演所塑造的魔幻电影人物形象也存在一定差异。 中西方魔幻电影人物最大的区别在于种族的划分,西方的魔幻人物是以族群来划分,而中国则更为偏向于个体的划分。就拿著名魔幻电影《指环王》来说,在《指环王》里中土世界是一个基础的大背景,主要的种族有人族、矮人族、精灵、巫师以及黑暗势力魔多。每个种族都有其固定的标志性的形象,被很明确的区分开来。如矮人族统一体型较矮,粗狂且留着浓密的胡须,而精灵族则体型修长,皮肤白皙相貌俊美有着尖尖的耳朵。这些魔幻电影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根据人们对一些固定的种族的特有印象在塑造的,以群体划分,是一整个种族的固定且特有的形象。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