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灾难性报道中媒体责任的缺失以地震为例(3)
时间:2016-12-03 16:36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一)使用无可靠来源的信息 文人可以用想象出的美妙故事创作文学艺术,如果记者用想象编造新闻,就会使新闻丧失自己的灵魂,真实性!对灾区的及时、准确报道,是受众了解灾区情况的主要渠道,出现虚假新闻媒体,不仅会失信于民,还会给救灾带来不必要麻烦。“灾区人民大吃大喝的报道中”就是某些记者使用无可靠来源的信息,仅凭自己的看到的、想当然的做出的虚假报道。虽然事后媒体采用了回避的态度,但他浑浊了受众的眼睛,愚弄了大众思文。灾难性报道媒体中媒体应确保公众的知情权。灾难性报道与大众的生命息息相关,更加需要的是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信息时代网络信息铺天盖地的传播,当地震灾难发生后,很多灾区和关注灾区的人通过自己手中的手机等网络工具传播了大量的灾区信息。他们不是新闻人,不具甄别所传播的信息是否有新闻价值的能力。面对网络上大量的地震信息,媒体应该从中甄别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再深入灾区实地采访再进行报道,而不应该轻率的从网络上复制信息攒出稿件坐发新闻。一些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新闻从业人员”,巧伪趋利,沉迷在网络信息之中,看到新颖信息不加任何判断的,更不愿深入实地的去跑新闻现场。利用在网络中搜集到的信息经过自己的想当然的判断,简单的进行思文加工,更有甚者直接摘抄,标题内容都不做任何修改,照搬照抄,信口雌黄做出虚假新闻报道。 在震后还有这样一条假消息,一条消防犬在挽救了32个灾区同胞生命后,不幸被水泥板砸中牺牲了。其实这条英雄犬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牺牲的。也许因为它是抗灾英雄的原因吧,媒体似乎始终无法忘记它的英雄事迹。以致后来它又在的玉树地震中救了32人,“牺牲”了。再到后来的2011年的温州动车事故,它又救了32人,再次“牺牲”。这次的地震,它又毫不例外的再次救了32人,再次“牺牲”。这样的弱智地反复复制同一救灾英雄事迹,媒体是在考验大众的智商吗。 (二)追求轰动效果 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媒体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责任:文护社会的稳定和正确舆论的导向。“媒体报道的事件不一定会直接影响我们,但却会左右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媒体的报道方式影响我们对于幸福和安全的感觉。此外,媒体也是造成我们对于自然灾害感到恐惧的主要原因”。 这次雅安地震灾难报道中出现的报道方向偏离主要原因就在于一些媒体因炒作热点话题。 当前,媒体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市场竞争的冲击下,一些媒体置新闻职业道德不顾,为效益、为博取受众关注,一的追求新闻轰动效果,杜撰其“独家新闻”、“最新消息”。媒体利用热点议题话题胡编乱造出的这些爆炸性新闻,再加上一些人的随波逐流,一个个热题就这样炒了起来。 在灾难发生后,灾难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轰动性的新闻事件,再融入社会热点信息,必将引起爆炸性效果。部分不负责任媒体就是利用灾难报道和热点话题联系发出报道,可以想象这样的报道一经播出必然引发受众的高度关注。这些媒体以一种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态,炮制“爆炸新闻”传递给受众。当这报道方式用在灾难性报道中时,媒体定会把它当做新闻头条加以报道,使受众对灾区的高度关注转移到这些本无意义的“爆炸新闻”中。这样的报道偏离了灾难性新闻的报道方向,转移了受众关注目光,会引来受灾区群众的不满情绪,扰乱即正确社会舆论,打破其原有的的平衡,还会造成社会不稳定性增加,扰乱政府抗震救灾地工作实施。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