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诱饵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时间:2017-05-14 21:41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红外诱饵按装备对象主要有机载型、舰载型。(1)机载型红外诱饵自60年代以来,各国的战斗机、直升机、轰炸机、运输机乃至家有机都陆续装备了红外诱饵弹系统。最初的红外诱饵弹主要用来干扰单波段点源寻的红外制导导弹。它根据当导弹寻的器的视场内出现两个或多个红外辐射源时,导弹将跟踪多点源的能量中心,使导弹偏离目标,从而脱靶。这类红外诱饵弹大都是点源高能诱饵弹, 对单波段点源寻的导弹有较好的干扰效果, 但对多光谱或成像导引头等就很难奏效, 而且随着制导技术的不断进步,导弹的寻的系统已具备某些“人工智能”具有识别真假目标的本领,这对红外诱饵技术是一场严峻的挑战[1]。8619 为此, 各国正不断采用新技术以发展大载荷、大面积、高效能、宽光谱的面源型红外诱饵弹系统。如采用凝固汽油作为辐射源的红外诱饵弹, 但对多光谱或成象导引头等就很难奏效[10]。或用喷油延燃技术来产生红外诱饵的对抗系统以及能模拟飞机的气动特性且具有伴飞能力的LO-RALEI诱饵弹或产生的红外特征与大型飞机红外特征基本相同的新型拖曳式红外诱饵系统等,以有效地干扰多光谱制导的和红外成像制导的导弹[11]。 新型红外诱饵弹有新型气动红外诱饵弹,其特点是光谱特性更接近于目标,能显示出更逼真的弹道。是由美国空军莱特研究所研究的一种专用的红外诱饵弹,它可模拟飞机的飞行和光谱信号,本身带有推进系统,自备动力,投放后可在一段时间内与飞机并行飞行,使红外导弹的反诱饵措施失败;还有稳定火焰的自然红外诱饵弹,是由加拿大于1991 年研制成功一种可以对抗新式红外导弹的红外诱饵弹,其特点是该弹采用自燃液体燃烧以产生高温热源的办法对抗红外导弹,产生的红外辐射与飞机尾气的主要成分(CO2和水)产生的红外辐射十分相似,而且燃烧产生的火焰可长达几米,与喷气式飞机羽烟的实际尺寸更接近, 能有效的对抗多光谱红外制导导弹及红外成像制导导弹,保护各种飞机的安全。此外该弹的自然液体用氧气作氧化剂, 氧气与氧化剂分别储存。诱饵弹发射后,自然液体自发点火,不需要点火装置;此外美国航空电子学实验室业已将自燃诱饵弹的研究列为研究重点;美国特拉克公司也成功研制出一种新的化学物质,它可自动与大气中的氧反应,产生红外辐射。其辐射特性十分接近于飞机具有很强的欺骗性[1]。 (2)舰载红外诱饵 舰载诱饵弹一般都存在燃烧时间短、流失快等缺陷。对于大型舰船而言,无法保持连续有效的干扰效果,也不能对抗采用复合制导技术制导的反舰导弹。为克服这些缺点,近年来一些技术先进国家都已在或正在着手研制多种舰载复合诱饵弹,如带有时间引信,由多种舰载诱饵弹构成的复合弹,箔条弹与多种舰载诱饵弹构成的复合弹等。这些舰载复合弹的燃烧时间一般都较长,并能逼真模拟航行中的大型舰船的热轮廓,从而实现对采用复合制导技术的反舰导弹的对抗。如英、法两国联合研制的“女巫”(SIBYL )舰载诱饵弹系统,共采用37种诱饵弹,可覆盖从可见光到14μm的光谱区,能对抗已知的各种导引方式的反舰导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其中的箔条件红外曳光联合诱饵载自动控制台确保复合干扰物布设在有利的空间位置和达到所需的散布面积,从而有效干扰雷达/ 红外寻的复合制导的导弹。 因此,随着现在的制导技术以及反导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各种情况的要求,国内外研究了几种比较红外诱饵药剂[12]: (1)镁/ 聚四氟乙烯红外诱饵剂 作为红外诱饵剂,镁/聚四氟乙烯燃烧过程中,在近、中和远红外(1-3μm, 3-5μm, 8-14μm)的三个窗口内能产生强烈的红外辐射[1-3],能有效地对红外制导、探测和观瞄系统进行干扰或诱骗[13]。研究发现,镁/ 聚四氟乙烯红外诱饵剂的红外辐射性能由多种条件确定,但主要取决于药剂的配比、燃烧速度、燃烧温度以及燃烧产物的组成等因素[14]。并就以上因素对辐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确定了导温系数是影响燃烧速度的主要因素,当镁与聚四氟乙烯的百分比都是50%时,中、远红外的辐射强度最高,并对反应主要产物对红外辐射强度的贡献进行了分析[15]。并得出在燃烧产物中,对红外辐射起主要贡献的是碳,而氟化镁和二氟化镁的贡献较少,镁基本上不产生红外辐射这一结论[16]。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