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业绿色营销策略研究+SWOT分析(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我国乳业绿色营销策略研究+SWOT分析(3)


总之,我国乳制品企业可以借鉴国外乳制品企业,切实运用绿色营销策略,加强乳制品生产的监控和绿色管理,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表明自己的产品从生产到销售,都是绿色有机的过程,从而给自己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实施绿色营销策略,不仅满足顾客的绿色需求,形成新型的消费观念,也是现代企业兴衰的根本。它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绿色营销的发展
(一) 绿色营销的提出
绿色营销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由英国威尔逊大学Ken Peattie教授在他的著作《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正式开始提出这一名词。而在我国,1984年广州率先建立了绿色环保的蔬菜生产基地,1989年农业部正式提出了绿色食品这一概念。而在1992年1月香港的国际市场营销研讨会上引进了绿色营销一词,1997年我国第一次有了专门研究绿色营销的书。
(二) 绿色营销的概念
Ken Peattie教授将绿色营销定义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1】这句话简单的概述了绿色营销的目的,并提出绿色营销会成为流行的趋势。
Polonsky则认为“绿色营销(或生态营销)的目的是生成和促进任何可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愿望的交换活动,但是这些需求和愿望的满足是以对自然界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小化为基础的”【2】他在Peattie教授的基础上扩展了绿色营销的含义。
相比较而言,传统的市场营销策略可简单的概括为4P组合,即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企业实施传统营销策略的目的仅是为了获得利润,并没有顾及到消费者的需求和环境的保护等方面。而全球环境受工业化作用的破坏,绿色营销满足了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体现了社会对环保的需求。绿色营销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具有绿色的价值观和消费观,通过一系列方式来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策略,比传统策略更符合社会的发展。
(三) 绿色营销的发展过程
1、 国外发展过程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中期,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人们开始关注如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并意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过度的生产和扩张会使我们失去这些资源。因此,1975年,美国营销协会(AMA)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建立了一个专门的营销工作室,George Fisk和一些学者也在70年代开始了绿色营销的研究。Henion与Kinnear则在1976 年给出了生态绿色营销的定义。
在这之后,1984年博帕尔惨案,1985年发现臭氧层空洞,1989 年油轮原油泄漏等事件的发生表明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环境保护成了人们口中的焦点问题。“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1988 年,Elkington和Hailes发表了《绿色消费指南》一书,书中探讨了消费行为和环境的关系。而学术界也对绿色营销展开了一系列研究,相关的文章不断出现,著名学者有Polonsky、Jacquelyn、Kilbourne等人。在这一阶段,绿色营销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绿色食品再到所有的用品及服务都有所涉及。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绿色产品的宣传过于夸张,一些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意义持有怀疑态度。但大部分人仍然相信绿色营销对环境的积极作用,如Andrea Prothero发表了《绿色营销—将永不退去的热潮》,同时有不少学者绿色营销的误区进行研究。
2、 国内发展过程
国内学者很晚才开始对绿色营销策略的研究,第一次了解到这一概念是在1992年1月的香港国际市场营销研讨会上。在1993-1994 年,我国学者初步提出了绿色营销的定义;在1995 -1997年,主要研究了绿色营销的理论以及绿色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等到1998年以后,我国的绿色营销不再仅限于概念上的理解,绿色消费、绿色壁垒等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