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跃辉小说初论疾行下的牺牲者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甫跃辉小说初论疾行下的牺牲者

摘  要:目睹过时代变迁的80后传统作家甫跃辉对于社会有他独到的理解,在他的作品如《刻舟记》《鱼王》《亲爱的》等中为我们构建起了两个不同的世界——乡村与城市。故事里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他们面对着未来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新的环境使他们自身发生改变。从侧面看上去,甫跃辉的小说拼凑出了一部城市化进程的血泪史,不禁使人反思时代暗流下的乡村与城市发生了怎样的碰撞,城市化疾步下有谁成为了牺牲品。 71188

毕业论文关键词:甫跃辉;乡土;城市;社会

Abstract: Having witnessed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post-1980 traditional writer Fu Yuehui owns unique understanding of society. In his words, such as The story of carving boat, Czar Fish, Dearest and so on, two different worlds are constructed——the Country and the City. People in the story move from the Country to the City and make different choices facing the future. They change themselves under the new environment. Viewing from the side, novels of Fu Yuehui piece together a history of blood and tears of urbanization, which make people to reflect on collision between the Country and the City in the undercurrent of era and the victims due to rapid urbanization.

Key words: Fu Yuehui; Country; City; Society

80后写作出场于《萌芽》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随之而来的一大批年轻作家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大多数人眼中,80后的写作是商业化的,肤浅的,然而这不足以概括整个80后作家群体,他们之中不乏有孑然而立之人,甫跃辉就是其中之一。甫跃辉,这个从云南走进上海的青年,以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研究生的身份出场,他的写作相比较同龄作家来看更加的传统,对他来说“不预设读者的写作,才是最纯粹的写作” [1] ,在甫跃辉的作品中,我们所见的是更加纯粹的文学。作为一名滋长在新的文学环境中的传统作家,甫跃辉异于其他作家对于作品的商业价值、舆论评价等方面的追求,由此看来他似乎是选择了一条旁人眼中“最窄的路” [2],但是他一点都不急。

甫跃辉在作品中构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乡村与都市,正如他自己从云南走进上海。作品中这两种世界似乎是隔绝的,不同的人演绎着不同的故事,但是隐约中总让人感觉到两个世界之间是有路的——一条被迷雾覆盖的路。我们目睹了一个人从乡村走向了城市又走了回来,一个孤独的异乡者突兀地漂泊在茫茫人海中,对于有着同样经历的甫跃辉来说,“他的意识中没有故乡和异乡,或者说故乡和异乡已经丧失意义,这里就是这里,就是此刻此地。” [3]跳出了地理上的局限,甫跃辉在创作中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也更加冷静,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可以反思时代暗流下的乡村与城市发生了怎样的碰撞,城市化疾步下又有谁成为了牺牲品。

一、懵懂与顿悟:竹林下的少年群像

甫跃辉对于乡土世界的构建多来自于他童年的回忆,这些故事发生在不同的村落,而大背景都是云南的边陲小镇,那是一片未经污染的原生态的土地,苍翠而茂密的竹林中蜿蜒着一条小路,在某些不为人知的地方绽放着大片的罂粟花。故事的讲述者往往是生长在这村庄里的普通的孩子,通过孩子的视角我们看到了整个村庄的人情风貌,而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可以感受到时过境迁之中少年们心灵的嬗变。论文网

甫跃辉在小说中会介绍我们认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会指引着你透过他的视野感受他的世界,那些人,那些事,以及许多不能言说的秘密。《刻舟记》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叫刘家林的孩子,他毫无保留的与我们分享了他成长中那些或懵懂,或青涩,或羞愧,或胆怯的回忆。初涉人世的孩童是最纯净的,刘家林,这个因罂粟花而降临人世的孩子也正娇艳地绽放着。然而纷杂的环境如飞沙走石一般袭来,我们无法阻止孩子的成长,他最终不得不面对现实。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