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念真《台湾念真情》叙述主题解读(4)
时间:2021-08-30 21:12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乡土,其实是一种意味着“认同”的特殊情怀。这种情怀往往出于对“传统” 的记忆与想象,从而产生了眷恋、观照与批判;就文学的发生而论,乡土文学意 识的出现代表着以“地方”、“区域”为创作者感性的灵魂来源。即通过文化认 知或是生活实践之后,反映到心灵归处的根柢所在,最终成为我们决定他我/群我 关系的归属情感。[6](p1-2) “乡土”以“传统”为根基,传统,可以是具有时间意义的文化质感,可以是具有空间概念的生活样态,是族群历史或个体人生经验的回顾,其中可能是真实存在的面对,也可能是因着向往虚拟而来。“乡土文学”就是包含这些特质追索生命的根柢或来处的意义的寻求情感认同的一种文学内涵。“乡土文学”的出现可溯源于鲁迅的《故乡》,其后一些文学研究会的年轻作家和语丝社、未名社作家在其影响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以刚健、清新之气和挟带乡情民俗的记实描写显示了鲜明的地方性色彩,鲁迅在《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序言中将此类作品称之为乡土文学。 台湾的乡土文学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随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以来,一直存在着,在特殊的环境中发展着。“乡土文学”在台湾的萌生与中华传统文化及大陆文学的发展具有同根同源的相似性,但同时更因为台湾其身为被割之地被迫深受殖民之苦的特殊的历史,在台湾这片大地上所诞生的“乡土文学”具有更为复杂的内在情感与文化底蕴,其历史文化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其历来饱受文学界和评论界的争议。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日据时期,为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台湾文艺界突出地区大众性与本土性,积极倡导台湾方言创作,正式提出“台湾乡土文学”的概念,第一次出现了乡土文学创作的高潮,因其产生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具有激烈的反日本帝国zhuyi的政治意义。上个世纪70年代末出现的一场“乡土文学”大论战对台湾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出现了继钟理和之后的第二代著名乡土作家,如陈映真、王祯和、黄春明、王拓、杨直矗等,而吴念真的创作在许多方面也受到乡土文学发展及论争的影响,其中吴念真最喜爱的作家黄春明对他的影响最为突出。吴念真作品中的“乡土”内涵不是被政治因素利用的对台湾本土文化的过度强调,而是代表台湾纯真的民风民情,刚健、清新之气和挟带乡情民俗的记实描写,对生命的根柢或来处的意义的追索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