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行养老模式及养老权的实现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中国现行养老模式及养老权的实现

摘 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失独老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养老问题凸显。家庭养老面临提供养老资源不足甚至无人提供养老资源的困境,社会养老制度的不成熟又会侵犯老年人的养老权。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模式不是孤立存在的,应相互补充。分析养老权的法律界定,理清养老权的义务主体,探寻我国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模式的结合点,促进养老权的实现,是解决我国养老困境的出路。71556

毕业论文关键词:老年人;养老模式;养老权

Realization of China's Current Pension Mode and Pension Rights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degree of aging, "empty nesters", "loss of independence for the elderl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pension issues highlighted. Family Support in providing inadequate pension or no resources to provide pension resources predicament, immature social pension system would infringe on the pension rights of the elderly. Family pension and Social Security Model not exist in isolation, they should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alysis of the legal definition of pension rights, to clarify the main obligations of pension rights, looking for our family pension and social endowment point binding mode,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ight to pension, the pension is to solve our country the way out.

Keywords:old people; pension model; pension rights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养老模式现状分析 1

(一)家庭养老的困境 1

(二)社会养老的不足 2

三、养老权的界定及其法理基础 3

(一)养老权的界定 3

(二)养老权的法理基础 4

四、现有养老权利蕴涵 5

(一)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6

(二)受赡养扶助的权利 6

(三)享有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 7

(四)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社会成果的权利 8

五、养老权的深化 8

(一)转变传统养老理念 8

(二)完善养老法律法规 9

(三)统筹养老保障制度 9

(四)我国养老模式愿景 10

结  语 12

参 考 文 献 13

致  谢 14

 一、引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主要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此外,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根据国际标准,我国早在2000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当今,我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这使养老问题更加凸显。论文网

我国20世纪70年代初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经过近十年调整,到1979年出台“一胎化”政策——“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如果以60岁为老年人作为判断标准,现今老年人应该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叶之前出生,他们的子女大多在1979年“一胎化”政策实施前出生,所以目前我国老年人养老所依的家庭结构并非“四二一”模式;但是十年之后,由于老年人的出生集中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叶之后到六十年代中叶,这期间出生的老年人的子女多在1979年以后出生,因为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多为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组建的家庭结构呈现出“四二一”模式这种家庭模式下,社会出现一大批“失独老人”和“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意味着养老不再是一个家庭内部的“私”问题,而逐渐变成社会共同关注的“公”问题。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