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雾都孤儿》和《双城记》看狄更斯创作手法的变化(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从《雾都孤儿》和《双城记》看狄更斯创作手法的变化(2)

在《双城记》的一开始就说:文献综述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 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1](p3)

就是这一段话便将当时的社会现象写的入木三分,成为了一段名文。每读这段话时,我就似乎看到一位老人饱经沧桑的身影和听到那低沉而富有智慧的声音,这种饱经世事的沧桑感和历史的厚重感是《雾都孤儿》里所没有的。

《雾都孤儿》中故事发生的场景比较简单,主要就是十八世纪英国下层人民生活的描写,比如蒙克斯逼迫小奥利弗偷窃时,从伦敦走到乡下,一路上城市的市中心到乡间的市集,细节栩栩如生,但是与主线剧情关联不大。而《双城记》环境描写与之不同,第二章中对邮车雾天出行的环境被形容为“邪恶的精灵”,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了进去,为后来的剧情营造了气氛。《双城记》比起《雾都孤儿》环境描写最大的进步便是狄更斯把环境描写真正服务于情节本身,而非年轻时的嬉笑怒骂。

如果说《雾都孤儿》的环境是一条铁路(小奥利弗的旅程)旁的风景的话,那么《双城记》就是到达终点的狄更斯站在山顶俯视整个世界。

二、《雾都孤儿》与《双城记》在情节构筑上的进步

《雾都孤儿》的情节较为简单,以小奥利弗的亲身经历为主线,推动情节发展,再辅之以其他人的一些见闻,比如布朗洛先生、罗斯小姐等等。情节的发展比较单一,大部分时候情节比较舒缓,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进行。甚至是费金教小奥利弗偷盗的情节都是以一种平淡的语调叙述。在我第一次接触到《雾都孤儿》的这一片段的时候,我是没有看出来作者描述的内容是什么,看起来这就是一个老绅士灾后俩个小孩玩耍而已,期间配合上小奥利弗的欢笑,更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让人根本想不起来这是一个恶贯满盈的老盗贼在训练小偷。这是狄更斯早期小说的特色,以类似上帝视角的方式写作,不掺杂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这种一本正经的语调反而使得小说的讽刺意味更加浓厚。即使是《雾都孤儿》的高潮情节赛克斯被人抓捕也是如此,一个伤天害理的杀人犯走投无路的癫狂和周围人的一举一动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做梦都想逃离绞刑,最后却意外自己把自己吊死在了胸墙之上。这里的种种都充满了巧合和趣味,但是狄更斯的语调却从头到尾都没有变过,永远是一副旁观者的姿态。而到了狄更斯创作的后期,他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了小说之中。《双城记》通过多条主线行进,马奈特医生一条,露西和达尔奈一条,德法日太太一条。多条主线相互交织,共同推进情节发展,在巴黎和伦敦之间来回穿梭,情节紧凑。比起单一主线,这种多线索共同推进对作者的要求明显上升,既要推动故事情节有序发展,不能显得混乱不堪,也要做到主次分明,不能让主线掩盖在次线之下,狄更斯处理的可谓是游刃有余,可见他晚期在创作艺术上的巨大进步。

而在高潮处理上更显功力,比起《雾都孤儿》里赛克斯的被抓,《双城记》中卡顿要代替达尔奈牺牲时的决绝更加让人动容:

“在全世界的人里你最想不到会跟你见面的恐怕就是我吧?”

“一个最真诚、最迫切、最重要的请求。是你最难忘的亲爱的声音以灶动人的口气提出的请求。”

“‘若是你还记得我俩很久以前说过的话,”卡顿念,让他写,“‘见了这信你就会明了的。我知道你记得,因为你的天性使你不会忘记。”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