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危机事件频发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的思考(2)
时间:2021-10-13 19:27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一、公共危机事件概述 (一)内涵 公共危机事件指会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威胁公众生活,损害共同利益,政府相关部门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的突发性或灾难性事件。 (二)特征 概括起来有频次增加、规模变大、暴力性加强、波动方式多元、国际化程度高的特征。具体而言,有以下特征: 1、突发性 因时间、地点、形式不可预见,公共危机事件会打破原来的平静状态和发展格局,扰乱原有社会秩序,超出人们的心理承受预期。突发性是公共危机事件的首要特征。 2、紧迫性 由于公共危机事件的突发性,会不断造成损失,所以一件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否有效取决于如何把握此次事件。如果把一项突发事件定性为危机事件,原来的公共管理状态就会被打破从而进入危机治理,必须克服种种困难,迅速作出危机应对政策,控制危机的影响范围,降低损失破坏程度。 3、高危害性 公共危机事件的爆发会冲击原来的社会价值、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行为规范准,具有群体性影响。公共危机事件会导致个人以及社会财产流失,甚至威胁到人员生命安全。 4、高度不确定性 人们很难准确判断危机事件是否发生及发生的时间地点,只能凭借经验和规律推断。导致危机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人们不能预算出发生的概率,很可能预测错误,这便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5、连锁性 每次公共危机事件都可能使新危机萌发。比如,地震产生次生灾害瘟疫问题,突发卫生事件引发治安问题等。 二、政府公信力内涵和判断标准 (一)内涵 政府公信力可以认为是政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是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可度和评价。人们对“信”的理解和对政府价值的追求就促使公信力产生,政府合法性的具体体现为公信。龚培兴与陈洪生则认为“理念正确、行为正当与结果满意是构筑政府公信力的三大支柱” 。 (二)判断标准 1、回应度 了解人民需求及作出回应是评判公信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政府应当履行职责,立足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政策,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并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若发生公共危机事件,更应果断应急,及时了解人民诉求并作出回应。 2、服务度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政府职能由“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所以政府极力提高服务效率,力争公共利益最大化。政府应自觉提供充足高质的公品和社会服务,从而提升公信力。 3、法治度 政府制定政策方针、实施重大举措时必须依照宪法和各项法律法规,政府施政行为必须具有合法性,依法行政维持正常社会秩序,最终保护人民利益。同时让人民对法律精神形成信仰,配合政府工作,从而加强政府公信力。论文网 4、民主度 我国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能够很好地反映公信力高低。运行机制是否公开透明,不但能映射执行力水平,而且能反映出公信力程度。和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需要始终牢记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 三、公共危机事件与政府公信力间的关系 公共危机事件与政府公信力联系密切,辩证统一,相互影响。 (一)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和治理效率反映且影响政府公信力 公共危机事件的爆发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正常运作,扰乱原有社会秩序。面对公共危机的爆发,政府能否及时采取措施,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恢复社会秩序,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要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应对有力,否则,会弱化政府公信力甚至使之流失。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