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危机事件频发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的思考(3)
时间:2021-10-13 19:27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二)政府公信力影响危机事件的应对和治理 一个具有高公信力的政府,必然是在实现其职能过程中,着眼于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人民,凭借自身信用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体现了政府的权威性。凝聚了社会大众后,一旦发生危机事件,政府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与人民进行良性互动和情感交流,这必然有助于政府提高危机治理效率,有效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相反,若是一个公信力不强的政府,则在面临突发事件时,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与配合,那么事件的应对和治理结果可能不会尽如人意。 四、通过启东事件,剖析危机事件处理中的政府公信力流失现象 (一)事件回顾 南通市政府批准了王子造纸的排污项目。因担心公众生活被排污项目影响,2012年7月28日,数千名启东市民在启东市政府附近集结,占领政府大楼,抵制造纸厂在启东附近进行排污,呼吁“保家卫国”。启东事件的性质是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产生很大影响。 (二)政府应对过程 示威过程中,民众出现暴力行为,武警抵达现场后没有采取强制驱散措施,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克制,维持现场秩序。像是越发严峻后,警方开始抓捕一些过激分子,封锁周边道路,网络被屏蔽,市民无法上网。最后,应群众要求,政府妥协不启动此排污工程。 (三)透视启东事件试析政府公信力流失的原因 1.经济因素 王子造纸选址在南通为其自身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而且每年可为南通带去超过7亿元的税收,企业利润与政府片面追求的经济效益与公众利益之间发生冲突,政府受到利益驱动,在压力型体制下追求GDP至上,所以审批同意王子企业在启东安装排污管道,没有权衡好公众利益和经济效益。 2.政治因素 启东事件中,政府同意造纸企业的排污项目,此项决策缺乏民意,源于政府自身过于追求政绩,没有将企业与公民摆在平等竞争的位置上,导致民怨沸腾。启东事件前,当地市民组织过小规模的和平示威游行。因地方政府没有足够重视,漠视民意,公民的利益诉求缺乏有效的渠道,最终导致民意反弹,爆发了启东事件,政府公信力逐步流失。文献综述 3.社会因素 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一些官员滥用公权,忽略民生问题,利益调整不到位使得公信力流失。目前公众对生存环境的质量要求提高,在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公众利益没有得到充分尊敬,公民极可能将情绪转嫁到政府身上。公民无序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使公共危机事件的爆发的突发性增强,最后加大危机应对的难度 。启东事件中,市民占领政府大楼,在办公楼里翻出烟酒等物品,由此看出政府行政的缺陷,有滋生腐败的可能,这些加深了民众的怨愤,对政府公信力有重要影响。 4.文化因素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政府集公权于一手,“全能型”政府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转变,政府部分官员服务意识浅薄,政治权威zhuyi价值观异化,对公权认识错位。政府单方面追求政绩,致使公共事件处理效率低下。启东事件一开始,警方并未立即采取紧急强制措施进行驱散,一定程度上说明政府责任心不强,行动不积极,领导决策指示不及时,效力低下,使得形势越发严重,有部分市民受伤。错误的思想指导,必然不利于公信力建设。 五、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面临的挑战 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体制的调整,政府各方面的问题逐渐暴露,各种利益矛盾突出难以调和,政府公信力建设存在很多问题,挑战不断。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