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鸿雁》的音乐创作演唱与伴奏分析(2)
时间:2021-10-30 10:04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鸿雁》这首歌是蒙古族宴会歌曲中的经典之作,蒙语译名为《天鹅》。直到现在还口口相传着很多关于这首歌的古老版本。蒙语中的“鸿”就是 “白色”的意思,“鸿嘠鲁”就是“白天鹅”,而非鸿雁,它之前是一首比较传统的乌拉特敬酒歌曲,但是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因为翻译词义的改变,把“白天鹅”译成“鸿雁”,所以歌词大意也就改变了,由敬酒歌转变成了思乡曲,由于蒙古的额尔古纳乐队的演唱,让我们很多人熟知了这首古老的民歌。 2。3 歌词的起源传说 一天,在湖边有一户牧民家里正在盛情招待来自远方的表弟。这个牧民家有三个蒙古包,活佛被安排在东边那座最大蒙古包中。在这个蒙古包中有还几个个人在喝马奶酒,他们边吃边喝,唠唠家常。吃喝完之后,弟弟由于要回家路程遥远,准备起身离开。这个时候,哥哥意识到弟弟要离开,再三恳求弟弟多住些时日,哪怕只住一晚也行。在这种情况下,弟弟只好留宿一晚。那个时候,牧民招待客人,从来就没有歌声和音乐,牧民们喝的奶酒也就大概20度,活佛喝了几碗也没有什么醉意,于是便走出帐包外观赏了四周的优美风景。看到南边是呼勒斯太湖,湖上有几只白天鹅在游泳;看到北边是连绵起伏的山脉,许多牛羊群在大草原上自由自在的行走。眼前的景色和兄弟二人喝酒的场景深深地触动了活佛的灵感,当时就创作了一首很美的歌词,让人称赞不觉。 美丽的白天鹅 畅游在湖面上 辽阔的大草原 多么宁静安祥 《鸿雁》这首作品是中国游牧民族音乐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它独特的中国元素,也让很多音乐人非常喜爱,因此也被改编成了多种风格的演唱和演奏,尤其是优美的手风琴曲演奏,如哭如诉的手风琴声,非常贴切的表达了游牧民族心里的那一缕乡愁。文献综述 3 歌曲《鸿雁》的音乐分析 《鸿雁》这首具有独特的蒙古长调特点的歌曲,其曲子非常的质朴,拖腔和长音运用的比较多,四五度音之间的音程跳进运用也较多,但是装饰音的运用却不是很多。速度较慢,旋律比较平稳,气息比较长,给人一种悠远和宽广的意境,把思乡的情绪表达得很准确。歌曲从E 羽转到F 羽调式,其调式的转换更加能够表达出歌曲的深层次情感。 3。1 歌曲的旋律调式 《鸿雁》这首歌是运用了同一曲调反复多段歌词的形式——分节歌,这种音乐形式最多出现在民歌以及群众歌曲当中。曲子是G大调四四拍旋律缓慢进行,前奏部分运用了低沉的跳音来渲染主题。《鸿雁》的主旋律是以主和弦为旋律音来进行诠释的,整个主旋律很平稳,没有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结束音是la,落在一个半终止和弦上,说明曲子并未演唱完,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第二句旋律的前两小节进行方向与第一句相反,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是主题的变化和拓展。歌曲在第一段演唱结束之后重复了一遍,而且在第二段结尾重复 “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在这中间有一个间奏,然后转入降A大调,这一部分是主题旋律的变奏与发展,由G大调转到降A大调,主题的旋律线条没有太大变化,但是节奏型却发生了一些改变,出现了16分音符和切分节奏,这些使得演唱者们需要更加深情的来演绎副歌部分,容易抒发情感。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鸿雁》这首歌曲的结尾是以减速演唱的方式来演绎的“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将作品推向了高潮。唱出了人世间的无奈与苍凉,反映了人们在异乡奔波之苦以及思念家人的真挚感情,真实的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作品前奏是一个平缓的C调旋律,是歌曲呈现一个安静祥和的感觉;到了歌曲的第五小节,歌曲开始转调,由C调转到G调,一个呈现音阶状态的半分解和弦,使作品逐渐地进入主题。能够感受到演唱者的内心世界。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