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作学角度看《文心雕龙·神思》历史贡献及现实意义(3)
时间:2021-11-11 20:45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同样的客观事物都会激发作者同样的思想感情。同样是写枫叶,杜牧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王实甫则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同样是杜甫,面对不同条件,即使描写的是同一个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情。对于花、鸟的描写,有时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时是“春风花鸟香”。这些都是由于在作者的脑海中产生了思维的运转,将眼前的事物与一些其余或自己或别人的经历联系起来,从而生发感情,然后通过语言的外化形成一些作品。而这些作品也体现了作者的某种思维与感情状态。所以这也可以照应刘勰最后的总结:神用象通,情变所孕。 二 提出写作主体获得文思的办法 (一)写作主体 在现代写作学中,从传播学的角度将写作系统分为四大要素:写作活动的主体,可以定义为传播行为的实施者;写作活动的客体,也就是传播行为的信息源;写作活动的载体,是传播行为的媒介物;写作活动的受体,即传播行为的接受者。这四大要素是写作传播活动赖以生存的条件,缺一不可且互相影响。[8](P16) 不是所有写作者都能称之为“写作主体”。写作主体是特指进入写作状态 ,实施写作行为的人。对于写作主体来说,不但要具备独立的意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一定的文字组织表达能力。换句话说,只有具备写作能力的人,才能成为写作主体。因此,在《神思》中,刘勰也阐发了一些关于写作主体是怎样获得文思的办法。 (二)获得文思的办法。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沦五脏,澡雪精神”。[1](P103)写作构思的精妙在于保持精神的“虚静”,那么如何保持精神上的“虚静”呢?也就是要努力做到排除杂念,保持宁静。接下来的“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 是刘勰为了做好构思的工作而提出的四个条件。这也就是说,作家为构思、创作等储存的珍宝首当其冲是丰富的才学。刘勰是非常重视“学”的,他还在《体性》篇中写到:“事义深浅,未闻乖其学。”其次,斟酌事理以丰富自己的才干。但是这里的“理”是特指周公、孔子的理,这也反映出刘勰的思想深受宗经,正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不仅在《神思》篇中,刘勰在《原道》中提到“道沿圣以垂文”,《征圣》中提到“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这都表明刘勰对儒家经书、圣人之言的推崇。再次,研究自己的阅历以获得对事物的彻底了解。在现实生活中,作家可以通过自身的经历习得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最后,顺着文思并且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才能使创作愉悦地进行。修辞手法能让好的艺术构思顺利完美顺利地呈现出来,所以刘勰也是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的,在《文心雕龙》文术论中用了较大的笔墨介绍各种修辞手法。譬如:《丽辞》篇中讨论了对偶,《比兴》篇中论述了比、兴两种表现手法。 如果以上条件都具备了,“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1](P101)此后便能够让深明难懂的心灵感受,寻求恰当的音律、音调确定写作的形式、规格;使具有独到见解的作者,关照其在脑海中映现的印象而运笔行文。这些是驾驭文章的首要方法,布局谋篇的重要开端。[9](P104)在上述问题都解决之后,现在文思是获得了,就要进一步研究表达的问题。 三 提出文思与语言的关系以及文思的快慢之别文献综述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