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对黄仲则性格的影响及其诗歌中的气(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时代对黄仲则性格的影响及其诗歌中的气(2)

黄仲则生于乾隆年间,这一时期正值清王朝最后的鼎盛时期,在这之后清朝走向了不可逆转的衰落之路。在经过康熙、雍正的励精图治之后,乾隆在位时,清王朝已经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得到了极大地突破。总体上来看,呈现出一片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之象。但是,在这种繁华的表象之下,却是封建统治者实施残酷的政治压迫和反动的文化统治的现实。尤其是乾隆大兴文字狱,其严苛程度远远地超过前代,大批无辜的文人遭到诬陷,甚至被迫害身亡。文字狱所带来的灾难,不仅是对于文字的禁锢,更是对于文人思想的一种无情的摧残。因此许多的文人学者为了躲避文字狱的摧残,不得不埋头于考据之学,不敢议论时事政治。[1]诗人的作品也多数是用来粉饰“升平”景象,只有少数诗人才能透过封建“盛世”的表面现象,察觉到这个社会的各种弊病,意识到它衰落的趋势,并且在作品中加以揭露批判。但是,这并不能丝毫减缓一个王朝迅速衰落的脚步。在大多数人都沉迷于盛世王朝纸醉金迷的假象中时,黄仲则作为在社会底层之中成长起来的寒门子弟,在一片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之下,深刻地感受到了隐藏在这背后的血淋淋的真相,并勇敢地撕破假象的面具,揭露现实的惨象: “侧闻天上朝星辰,谁知人间茹冰炭。”(《送春三首》其三)王朝宫廷的繁华盛况之下无法掩盖地民间百姓的水深火热。“我曹生世良幸耳,太平之日为饿民。”(《朝来》) [3]上位者只顾自己享乐,完全无视百姓的悲辛黄。黄仲则从当时一派歌舞升平的气氛中,已经感受到潜伏的社会危机。他能够以清醒的姿态对待这个社会的污浊,不愿选择苟且求和,向这个世界妥协,而是以满腔的愤懑、热血,向着这虚伪不公的社会反抗。黄仲则在诗歌方面虽然才华横溢,却奈何无缘生于盛唐,意欲有所作为却无处施展,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黄仲则的悲哀。

总的来看黄仲则的一生,不难发觉,处于乾隆盛世之中的他,不仅凄凉憔悴,而且郁郁寡欢,始终无法融入周围的环境。[4]而导致他忧伤的,不外乎是外在的社会影响和他内心世界的纠结。在外在因素方面,他下定决心考取进士,却总是无法考中,一生一直生活在痛苦的边缘,还要依靠友人的接济才能生活,这对黄仲则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打击。 另外,他的诗文的风格与文风有很大的区别,在考据之风大为盛行的时期,黄仲则却不跟风学术,通过自己的诗歌来表达心境、为民发声,真实地再现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因此,他虽然游历四海,广交朋友,但是在为官的道路上却始终坎坷不顺。“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杂感》) [8] 诗人对于自身的否定更像是对于寒士怀才不遇、仕途不达的愤慨与哀叹。境遇的凄凉,使他深深体味到世态炎凉。黄仲则作诗长于以乐衬哀,微言却寄寓深远,偏重于写实和议论,天赋异禀以及后天的辛勤努力使他的作品别具一格。然而在当时的那种学术氛围之下,却无较大的发展空间也并未得到大众的认可。《圈虎行》是诗人比较著名的一篇作品,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一场驯兽表演,表演地非常吸引人眼球。但是诗人并不是单纯地以娱乐性的眼光来欣赏这个表演,而是由此生发感慨。诗中的虎性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性遥相呼应,虎性的被驯化委婉地讽刺了人性的扭曲。作为“独醒”的诗人,也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其中既有屈辱与不平,同时也包含着嘲讽与无奈。因为这不仅代表的是诗人自己,被圈之虎的形象也是许多知识分子生存现状的真实反映。文献综述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