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V”被抓事件看网民的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 (3)
时间:2017-06-07 09:29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二)网民对于“大V”被抓事件的反应 自政府开展打击网络谣言活动后,一个个网络谣言制造者被追究责任,让很多人不敢再造谣传谣。这次打谣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净化了网络空间,使得网络空间的秩序更加健康有序,但是不可否认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由于被抓的“大V”越来越多,许多网民尤其是“大V”怕惹来麻烦就开始变得谨小慎微,不敢再在网络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本次打谣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一些网民在网络上发表意见、表达民意的积极性。由于“大V”被抓事件所产生的利弊衡量标准不一,所以不同网民对于“大V”被抓事件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各种观点在网络上激烈碰撞。 在“大V”被抓事件后,许多网民通过新闻跟帖、论坛发言、发表微博等途径表达了自己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大部分网民支持警方合理打击利用网络造谣传谣的行为。有的网民则在看到那么多“大V”被抓后,在网上质疑判定网络谣言的方法。也有一些网民在否定造谣“大V”的同时把矛头指向了所有的“大V”,认为所有的“大V”都是坏人,把所有的“大V”都批评得一无是处,高叫着要铲除一切“大V”。还有一些网民认为这次事件没表面上看去那么简单,而且极力赞成“阴谋说”、“报复说”,认为“大V”被抓的重点是因为这些人发表过攻击政府的言论遭到了政府的嫉恨,而不是因为这些人做了违法的事情。在大多网民都在讨论“大V”被抓事件时,也有一些网民害怕惹上麻烦而保持沉默,尤其是一些往日非常活跃的“大V”。 广大网民在发表自己对“大V”被抓事件的看法时所采取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在各种贴吧、论坛的讨论以及新闻跟帖中,大部分网民能够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然而也有一些网民采取谩骂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许多偏激的言论时有出现。 二、“大V”被抓事件后网民媒介素养不足的表现 从网民应对“大V”被抓事件时的表现来看,很多网民的媒介素养存在不足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通过对广大网民对于“大V”被抓事件的反应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网民媒介素养不足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不敢运用媒介发声 网络时代的网民应该具备运用网络媒介来为自己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能力,这是现代网民必不可少的媒介素养。网络的开放性给予广大网民越来越多参与现代媒介活动的机会。网民在网络空间里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其可以运用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讨伐社会不公,弘扬社会公义。然而在很多时候网民却并不能很好地运用媒介来建设网络空间。“大V”被抓事件后,便出现了很多沉默的网民,这些网民缺乏运用媒介来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意识。对于微博上发生的微妙变化,网友“思克”2013年9月10日22点45分在腾讯微博上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近日微博现象,转博的多了,写博的少了;草根多了,大V少了;拉家常的多了,谈正事的少了……” 秦火火被抓后,很多“大V”要么忙着删除以前的帖子与秦火火撇清关系,要么噤声,生怕一不小心说错了话下一个被抓的就是自己。从2013年8月20日到2013年9月16日间,许多“大V”的活跃度明显下降,“大V”@作家崔成浩的微博9月2日之后不再更新,@潘石屹、@李开复等活跃度明显下降。杜子建的反应便是迅速和秦火火撇清关系。2013年8月21日13点,杜子建在微博上称秦火火是曾在他的公司工作过,但是在发现秦火火的人格有问题后,他就将其开除了,并且再无联系。作为舆论领袖的“大V”们在这种时候本该站出来引导网络舆论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他们却因为害怕引火烧身,只顾着为自己开脱而不敢去触及问题的实质。一时之间,“大V”们集体失声,人人自危。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