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分析(4)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分析(4)


(5)信号传递——投资者和发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Faulhaiber和Allen(1989)[6]以及Welch(1989)[7]的研究都认为,与投资者相比,真正拥有信息优势的是发行公司,因为只有他们才最了解自己的情况。投资者相对于发行公司处于信息劣势的地位,这就意着他们不能准确判断出上市公司到底拥有多大的真实价值,理性投资者这时就会担心出现“柠檬问题”。为了不让这种情况发生,优质企业必须让自己与劣质企业区分开来,方法就是向投资者发出一些信号传递出自己的质量。其中的一种信号就是IPO抑价。IPO时优质企业可以有意降低发行价格直至低于市场认同水平,虽然在IPO时低质企业可以抑价发行,但是二次发行时就无法做到通过抬高价格而弥补首次发行带来的损失,优质企业就能够做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IPO时优质企业为了让自己与劣质企业分离开来采用抑价发行的方法,也就是说优质企业通过IPO抑价向投资者传递有关自己质量的一种信号。
(6)账簿记录——投资者和承销商之间信息不对称
Benvenlste(1989)[8]提出了“账簿记录理论”。虽然在股票发行定价阶段,股票的价值评估是基于二级市场的询价,但是由于投资者和承销商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存在了账簿记录理论。这个理论一般认为,正是由于这种询价制度的存在,在询价过程中,这些潜在的投资者会希望提供的价格相对比较低,从而有利于二级市场的收益,因此这些被询价者倾向于隐藏购买意愿,而给出相对较低的价格,造成了抑价现象的存在。
2.1.2  基于行为经济学的一些理论
(1)随潮流理论
该假说认为,一个投资者如果对公司拥有信息上的优势,但若其他投资者不愿认购该公司的股票,则该投资者也不会进行认购。反之,若该投资者不存在信息上的优势,但其他投资者进行认购,他也会跟随进行认购。公司为了吸引第一批投资者认购,会将IPO价格降低。
(2)炒作泡沫假说
所谓的新股抑价现象并不是因为发行价格被压低,而是由于投资者的狂热,从而人为地抬高了首日的收盘价格。由于投资者对于股票市场以及股票前景的过于乐观的估计,造成上市首日对新股票的抢购,根据供求原则,抬高了新股上市首日的交易价格,造成新股上市首日产生超额收益,也就是所谓的炒作泡沫假说。
(3)投资者情绪假说
Ljungqvist,Nanda和Singh(2006)[9]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二级市场中个人投资者的情绪是导致IPO抑价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投资者的乐观情绪会推动二级市场估价会远远高于公司的内在价值,这使得承销商可以将发行价格制定在低于二级市场价格而高于公司内在价值的水平上,从而抑价发行新股。
2.1.3  基于所有权的假说
(1)股权分散假说
又称“流动性需要假说”。Chua和Booth(1996)[10]认为,股票上市后要想实现价格发现就需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而只有大量投资者不断买卖该股票才能保持流动性。因此,发行人为了创造新股的超额需求有意降低新股发行价格,这样的话公司拥有大量小股东可以分散股权,分散的股权一方面加大了公司的流动性,另一方面自己也能够掌握足够的股份,在降低公司管理层所承受的外部压力的同时,也有限避免了公司控制权旁落,从而保证对该公司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2)内部股锁定假说
大多数市场都有对内部股设置锁定期的要求,这是常见的一种制度安排,锁定期一般为6个月。Krigman,womack和Aggarwal(2002)[11]分析了设置锁定期对新股发行定价的影响,指出因为管理者股东一开始不能出售手中股票,只能等到锁定期满。所以管理者股东并不是以IPO发行价最高为目标,而是锁定期结束时他们手中的股票价值最大化,如果新股抑价发行,上市后首日或初期价格的大幅上涨将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激发出二级市场中投资者的需求,等到锁定期结束后,管理者股东所持有的股票就能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出去,他们认为IPO抑价是管理者股东的策略性行为。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