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沉默的螺旋现象研究
时间:2022-05-18 23:38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摘 要:1974年,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第一次提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论。20世纪90年代,“沉默的螺旋”理论传入中国,引起了学界极大的关注。社交媒体的兴起,革新了公众的话语空间,使舆论的形成方式发生转变,但未能从本质上消除“沉默的螺旋”。在社交媒体语境下,意见气候、公共意见、舆论依旧影响着受众的观点表达,“沉默的螺旋”现象仍然存在。社交媒体“沉默的螺旋”现象表现方式较为复杂,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80778 毕业论文关键词:社交媒体,“沉默的螺旋”,意见气候 Abstract: In 1974, “Spiral of Silence” theory was put forward by Elisabeth Noelle-Neumann at the first time。 “Spiral of Silence” theory has caused great attention immediately by academic community when it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in the 1900s。The advent of social media has innovated the public discourse space and changed the formation of public opinion。 It has not eliminated the “Spiral of Silence”essentially。 Opinion climate, common opinion, public opinion still influenc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public’s opinion in the social media。 The manifestation mode of “Spiral of Silence” is more complicated in the social media, we should look on the phenomenon of “Spiral of Silence”dialectically。 Keywords: Social media, “Spiral of Silence”, Opinion climate 目 录 引言 4 一、文献综述 4 二、社交媒体及其主要特征 7 (一)社交媒体概念界定 7 (二)社交媒体主要特征 7 三、“沉默的螺旋”主要内容 10 (一)意见气候 10 (二)“沉默的螺旋”是公共意见形成及广泛传播的过程 11 (三)舆论是我们的社会皮肤 11 四、社交媒体“沉默的螺旋”依旧“旋转” 12 (一)网络空间“沉默的螺旋”理论适用性 12 (二)社交媒体“沉默的螺旋”现象 13 五、社交媒体“沉默的螺旋”现象产生原因 15 (一)用户自我保护意识强烈 15 (二)意见表达受朋友圈限制 15 (三)内容琐碎用户无话可说 16 六、辩证看待社交媒体“沉默的螺旋”现象 17 结 论 20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2 引言 1974年,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沉默的螺旋”(Spiral Of Silence)的概念。1965年,联邦德国进行议会选举,主要竞争选手是社会民主和由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组成的联合阵线。在9月初开始的大选,原本看上去是一场双方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的比赛。却在投票的最后一分钟发生了选民的“雪崩现象”——后者以压倒性的优势赢了前者。为了找出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对选举期间的全部数据重新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她发现:虽然竞选双方的支持率一直没有变化,但是选民对胜利者的“预估”却发生了明显的倾斜,即越来越多的选民认为基督教两阵营将会胜利。诺依曼认为:由于这种对“周围意见环境的认知”所带来的压力,致使很多人最终更换了投票对象。之后,诺依曼又对“意见气候”和“多数意见”对于个人的舆论压力进行了多次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提出了“沉默的螺旋”假说。1980年,诺依曼出版《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在书中对“沉默的螺旋”理论进行了详尽而全面的概括。此后,来自新闻学、社会学以及政治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又对“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说的具体应用作了相应补充和完善,但同时对该理论适用性的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