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质量及档次的途径探讨(4)
时间:2017-06-19 22:00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 2.2.2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对就业问题的贡献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过剩的国度。2011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而真实失业率估计高达13%-15%。假若就业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使劳动力资源大量浪费,甚至可能威胁社会安定,破坏经济持续增长。正是由于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劳动力要素的成本相对便宜,这使得密集使用劳动力要素的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成本相对低廉,因此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以此参与国际分工、进行国际贸易可以带来一定的贸易利益。同时,中国相当一部分的劳动力素质偏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有针对性地吸纳这部分劳动力,以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使中国劳动力充足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直接带动就业人口超过8000万,其中60%以上来自农村,就业者的收入和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 2.2.3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对国际收支平衡的贡献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发展为我国创造了大量外汇,也为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以2010年为例,我国工业制成品进出口实现贸易顺差人民币5336.8亿元,而2010年全国贸易顺差总额为人民币12323.5亿元,工业制成品进出口创造的贸易顺差占全部贸易顺差的43.3%。劳动密集型产品正是工业制成品的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发展,我国也很难实现如今这么大额的进出口贸易顺差。同时我国在世界金融危机中能够独善其身,并且对区域经济的稳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印证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重要意义。 2.3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理论基础 2.3.1 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与局限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迅速发展主要就是得益于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 然而,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和经济条件是完全静态的,即各国的供给条件和生产条件不可改变,资源和生产要素不能在各国间流动。在这种假设条件下,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才能进入国际市场。而从动态角度来看,各国的比较优势是不断变化的。例如,经过资本投入和技术创新,自然资源可以被改良或者被新材料代替;经过人才投资,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可以提高,从而克服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所以基于比较优势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是不能长期遵循的,我国若单纯以资源和成本优势来参与国际分工,最终势必会陷入比较优势的陷阱中去。 2.3.2 国际竞争优势理论的指导意义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建立起了完整的竞争优势理论,并提出了一国如何在国际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波特认为,一国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赢得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有赖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源泉在于国家是否具有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波特所指的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也就是企业、行业竞争优势,即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竞争优势。一国的竞争优势只靠基本生产要素优势难以长久,只有那些拥有通过投资与发展而创造的推进因素的国家才能保持国际竞争优势。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