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传播效果研究(4)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舌尖上的中国》传播效果研究(4)


《舌尖上的中国》运用大量的长镜头,长镜头更符合我们的视觉习惯,为观众传达着最真实、最完整的生活画面。云蔓老黄父子制作诺邓火腿的场景,镜头连续持续了将近一分钟,以长镜头为主,配合推、拉、摇、移等镜头的运用,再加上后期精美的制作才有了真实、质朴的画面。感觉老黄父子就在我们眼前教我们制作诺邓火腿一样,如此真实。《舌尖上的中国》还运用了许多微镜头,微镜头主要用于拍摄某个十分细微的物体,这种镜头分辨率高,色彩还原佳。我们能看到牛的眼睛闪亮的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如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画面语言也是片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灯光、场景、声效等多重作用下《舌尖上的中国》才会有这么令人回的画面。
(四)多种营销方式协调运用
营销对于一个产品来说很重要,能为其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促其有更好的销路。《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一部商业纪录片,协调运用多种营销方式,以使该片能为更多的人知晓,实现经济收入的最大化。首先是标题营销,一个节目的片名很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是否继续关注内容。《舌尖上的中国》从标题上就抓住了人们的心理,让人一看就想探究一下里面到底是什么内容。一个好的标题也可以使节目内容得以升华,是一个节目成功的关键。
其次是网络营销,网络也是一个很大的平台。陈演陈晓卿在微博中的粉丝超过17万,再加上一些有名气的粉丝和朋友帮其宣传,使其连续多天占据着微博热门话题的第一名。《舌尖上的中国》的一条节目预告就被很多人转发,每播出一集就更受追捧,这样形成了持续效应。纪录片中的一些主创团队做客新浪微博“微访谈”,畅谈节目拍摄过程。再加上网友们组织的一些晒宵夜,晒零食等活动,让该片的人气越来越旺。各种网络名词“舌尖上的河南”、“舌尖上的清华”等等相继出现,也为《舌尖上的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广告效应。
情感营销也是《舌尖上的中国》很有特色的营销方式之一。《舌尖上的中国》中所展示的是最朴实、最真诚的情感,流露了美食背后文化的传承。产自不同地方的美食承载着得是家乡的道,抓住了许多外出打工的人对家乡的思念,对亲情的向往。除了情感营销之外,还有话题营销、电视营销等,都为《舌尖上的中国》做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三、《舌尖上的中国》传播效果的启示意义
《舌尖上的中国》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都与其在视角选择、拍摄手法的巧妙组合、多种营销方式协调运用等密不可分。这也给我们以后如何做好传播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一)丰富传播渠道
节目本身的优秀是《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喜爱的基础,多种传播渠道的综合运用是其取得更多观众认可的重要保障。《舌尖上的中国》除了连续七天的电视播出外,微博、网络视频网站、移动电视、楼宇广告等都是《舌尖上的中国》的传播渠道,使该片从各方面来吸引人们的关注,扩大其受众范围。
在当下,受众接触媒介的方式日益多样化(如电视、微博、网络、手机等),仅靠单一的传播方式是行不通的。有人喜欢玩手机,有人喜欢用电脑,有人喜欢看电视,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媒介接触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这需要综合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使尽可能多的人认识所传播的内容。丰富传播渠道是传播内容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有力帮助。
(二)增强传播内容的文化内涵
《舌尖上的中国》聚焦美食,实际上还是展示朴实、勤劳、尊重和保护自然的文化内涵,使受众看到的不是单纯的美食,更看到了美食背后的人与故事、美食所蕴含的文化。《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对各地美食的介绍,展现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各地域的风俗文化。同时,《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美食也是需要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的,告诉人们在品尝美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食物背后的艰辛。在湖北的藕田里,以茂荣和圣武兄弟为代表的职业挖藕人每年9月从自己的家乡安徽跑到湖北辛苦的挖藕,淤泥冰冷,但他们还是盼望着寒冷的天气,因为这样会有更多的人吃藕汤。《舌尖上的中国》的落脚点是平凡大众,人们从辛勤劳动中获得美食,各地的特色美食,让人们了解到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及风土人情。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