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抗性菌株的生长条件试验
1。7。1。温度 将菌株分别接种在LB液体培养基,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在20 ℃、25 ℃、30 ℃、37 ℃和 40 ℃,进行摇床培养24 h,OD600测定菌体浓度。
初始pH 将菌株分别接种于不同初始pH值(3。0、4。0、5。0、6。0、7。0、8。0、9。0、10。0)的LB液体培养基中,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进行摇床培养24 h,OD600测定菌体浓度。
1。8。抗性菌株的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
1。8。1。16S rDNA的PCR扩增
由于16S rDNA序列在原核生物中均具有极高的保守性,已经在研究细菌系统发育分类的过程中成为最常用的分子指标,被称为细菌进化的分子钟。通过对菌株16S rDNA的克隆及序列测定和并进行比较[12],可进一步鉴定出菌株的分类地位。用细菌的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出菌株的16S rDNA的片段。扩增细菌16S rDNA的引物为27F(上游引物,序列:5’-AGAGTTTGATCCTGGCTCAG-3’)和1492R(下游引物,序列:5’-CGGCTACCTTGTTACGACTT-3’) [13]。
50μL PCR扩增体系:10×Taq Buffer 5 μL,dNTP(25 mmol·L-1) 2。5 L ,Mg2+(25 mmol·L-1) 4 μL,Taq DNA聚合酶(5U·L-1) 0。5 L, ddH2O 36 μL,上、下游引物(25μmol·L-1)各1 L。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条件:95℃下预变性5 min;94℃下变性30 s,55℃下退火45 s,72 ℃延伸1。5 min,循环32次;72 ℃延伸10 min[14]。
PCR完成后,进行凝胶电泳,检测结果。
1。8。2。扩增产物切胶回收
采用PCR回收试剂盒(上海捷瑞有限公司Shanghai Generay Biotech Co。)回收16S rDNA的基因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的大小(1。5 kb左右)。
1。8。3。酶连
将DNA酶连到pMD19-T载体上,载体为pMD19 。10 L片段体系:10×T4 DNA Ligase Buffer 1 μL,载体(PMD19-T)2 L,回收的片段6 L,T4 DNA Ligase 0。6 L,ddH2O 0。4 L。为保证片段与载体连接上,片段体系与载体的体积比值约为3:1。4 ℃,过夜。文献综述
1。8。4。转化
将2管100 L含Trans 5α超感细胞在冰上分装成4管,各50 L;每管中对应加入100 L的酶连产物;放置于冰上30 min;45 ℃水浴热激45 s;冰浴2 min;加入500 L的LB液体培养基,置于350 r/min摇床中,恒温37 ℃,培养1 h;在菌体浑浊管中取200 L于含氨苄青霉素(Amp)的LB固体培养基平板(Amp终浓度为50 mg·mL-1)上涂布,37℃倒置培养过夜。
1。8。5。提取质粒
挑取转化DH5α后平板中的单菌,采用质粒DNA提取试剂盒(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取质粒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质粒DNA的大小(1。5 kb左右)。
1。8。6。测序与分析
TA克隆后进行测序(由南京一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将测得的序列用与EzBioCloud (http://www。ezbiocloud。net/)中已知的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及分析,下载相近序列,并用MEGA 7。0软件使用Neighbor-Joining法,计算模型为Kimura2-parameter,计算次数为1 000 次,构建系统进化树。
1。9。抗性菌株的耐受性试验
配制Cu2+浓度分别为600 mg·L-1、650 mg·L-1、700 mg·L-1、750 mg·L-1、800 mg·L-1、850 ml·L-1的LB液体培养基试管各4只,其中一只为CK,其余三支为重复处理,共24只。处理组接入预实验中生长良好的菌种的新鲜菌液100 μL ,置于150 r/min摇床中30 ℃恒温培养。7d后以CK为基准测定处理组OD600的值,确定菌株对不同浓度的Cu2+的耐受性。
配制Zn2+浓度分别为1950 mg·L-1、2275 mg·L-1、2600 mg·L-1、2925 mmol·L-1、3250 mg·L-1、3575 mg·L-1的LB液体培养基试管各4只,其中一只为CK,其余三支为重复处理,共24只。处理组接入预实验中生长良好的菌种的新鲜菌液100 μL ,置于150 r/min摇床中30 ℃恒温培养。7d后以CK为基准测定处理组OD600的值,确定菌株对不同浓度的Zn2+的耐受性。 抗铜细菌和抗锌细菌的筛选和特性研究(3):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102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