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实验采用构建全同胞家系,获得了梨形环棱螺60日龄生长性状的遗传学参数,通过估算基础群体的遗传参数,为梨形环棱螺进一步选择育种提供基础依据, 也为其它贝类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 亲本选择
实验亲本于2016年9月开始从阳澄湖、太湖、江阴双径分批次采集,采集之后暂养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区)实验水泥池内。根据右触角对样本进行雌雄鉴别,鉴别后进行贝类物理标签标记。鉴别标记后,为避免标记后交配,每枚雌螺用螺笼单独隔离喂养,每10个螺笼为一组,暂养于同一水泥池中,水泥池保持微孔增氧,并且在池底放置补钙物质。暂养期间,每3天投喂螺旋藻锭片2片,水泥池水温25~29℃。
1.2 实验抽样与个体标记
2016年9月底实验开始,实验期间,每3天投喂螺旋藻锭片,投喂同时观察记录雌螺产卵情况。期间共有93枚雌螺顺利产仔螺。每只螺框的后代个数标准化为30个,不足30个的保持仔螺全体。与2016年11月底,对达到规格的(60日龄)仔螺进行标记,并测量生长参数,一次为壳长、壳高、壳口长、壳口高、体质量。实验期间记录水泥池内的水温以及保持水位没过螺框。
1.3 实验管理
定期到实验室投喂螺旋藻锭片,时间为每3天一次。每次投喂前用温度计测量记录水泥池水温并检查水位以及增氧设备工作正常与否,若水位较低且低于螺框时需要加水至没过螺框,增氧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修复使之正常有效工作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实验投喂工作,成螺没个投喂1片螺旋藻锭片;螺仔每10个投喂1片,不足10个按10个标准投喂;确保实验螺能够有充足的食物来源,以供正常的生命活动。
每次投喂时,需要注意螺框内的螺的生活情况,及时清除死螺并记录。
实验过程中的测量记录工作,因为本次实验先后共有3个批次的实验梨形环棱螺,所以相关的测量记录工作也分先后进行。测量样本的选择,选取60日龄的螺仔测量标准为选取30个,不足30个的全部选取。测量中主要测量壳长、壳高、壳口长、壳口高体螺层厚、体质量共6个测量指标。长度测量工具为电子游标卡尺,质量测量工具为分析天平,测量时用纸巾擦干实验螺体表的水分后再进行相关操作,测量结束后把记录的数据录入电脑以备后续实验需要。
实验设备的管理,由于实验设备为塑料有孔框(直径20cm,深度6cm)、金属夹、尼龙扣的组合(本次实验共用150个框每个框对应4个金属夹和1个尼龙扣,数量加大),加之实验环境是20~27摄氏度的水泥池水环境,一段时间后金属夹会被腐蚀生锈从而导致夹力不足实验框的密封性下降,这样会造成实验梨形环棱螺外逃影响到实验的正常进行。所以,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做出了及时的应对,具体应对措施为用边长为25cm的正方形塑料板作为夹板,分别在四个角(四个角相邻两角钻孔之间的距离大概与螺框的直径相等,但需要大于螺框直径)钻孔孔径为7cm;规格为1.5m、5mm的不锈钢筋作为连接;顶部和底部用对应规格螺丝固定;每10个螺框左右为一组,共11组剩余的部分螺框依旧用之前的方法放置固定,但是相应的增加了金属夹的数量以防止实验梨形环棱螺外逃。
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在数据分析之前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剔除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用PROC UNIVARIATE 对6个性状进行正态检验, 结果表明原始数据符合正态分布(Shapiro-Wilk检验),可以用于用于遗传方差组分计算。用PROC GLM 筛选出统计显著(P<0.01)的固定效应用于混合模型分析。 梨形环棱螺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3):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1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