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缓解环境问题迫在眉睫,通过增加绿化植物,改善绿化植物配置使城市绿起来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街旁绿地和带状公园以及其他公园,国内外学者均有大量的调查研究。
在综合公园方面,张金玉(2008)通过研究不同园林要素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并根据案例的结合从景色分区和功能分区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空间的构建,最后总结得到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3]。李俊魁(2009)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石家庄五个综合性公园植物配置进行调查,提出对公园绿地树种配置研究的新原则:生态学原则[4]。罗素梅等(2014)对景德镇市人民公园内的植物采取全面普查,并对景观绿化和植物配置提出建议及措施[5]。
专类公园种类较多,而对于山地公园、植物园和遗址公园的研究较为突出:以重庆典型山地公园为例,徐巧(2006)在调查后总结出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的原则、方法和对策,从而进一步深入调查将植物景观的生态效果和视觉效果结合的方法[6]。王甲(2012)通过分析山地公园的规划现状总结出有关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的理论和方法,并将这些理论成果应用到绵阳市三台县凤凰山山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中[7]。在植物园的植物配置上,马琳(2007)利用拍摄的植物园典型植物配置类型的照片,介绍了对这些照片进行评价比较的方法:SBE法[8]。张乐(2012)通过解析北京植物园景观,进一步阐述了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以及对植物虚实空间探索这一系列的探求[9]。关于遗址公园植物,周左(2012)提出了评价指标、景观因子和遗址公园植物景观规划原则[10]。Martin Kümmerling等(2012)对于德国伊尔姆河畔公园的植被和植物区系进行实地测绘,对公园的植物多样性进行评估,对遗址公园的保护提出建议[11]。
在社区公园的调查研究中,具体有:对于日本的居住区公园景观规划,瞿政(1999)指出在居住区公园中,主要部分是运动设施和集会场所,绿化、休闲和象征性等次之[12]。 张玉泉(2009)指出了在居住区配置夜香植物的必要性和居住区公园中配置夜香植物需坚持的原则,并对适合在居住区公园中配置的夜香植物进行了总结[13]。
随着城市居住区的发展,街旁绿地和带状公园逐渐增多,研究学者渐渐的将目标转换到此类公园中来。禹忠云(2009)依据考察实例,通过数据的整合总结出街旁绿地边界空间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14]。蒋润云(2010)通过对杭州市西湖区的街旁绿地进行实地调查,总结出杭州市街旁绿地植物群落的特征和配置的优缺点,并对街旁绿地的设计提出了相关意见[15]。矫明阳(2013)根据人们对植物景观的不同感知进行调查,从而对公众对于植物景观的感知情况有了一些解和把握[16]。
除以上公园外,其他种类的公园也逐渐增多。 国内近年来在对于湿地公园的调查研究较多,杨姿新等人(2007)以湛江绿塘河湿地公园为例进行调查,提出多样的湿地植物群落种植模式和乡土植物的选择,并对造景措施给予了建议[17]。肖婵(2014)对重庆优尔盘水明湖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从而提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建议[18]。
本调查以徐州市小南湖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以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公园的植物类型和树种进行清点,根据数据的对比和分析提出相关的规划设计意见和建议。以期使植物在环境中的净化调节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公园绿地的生态效能得到提升,把城市绿地变得美观、舒适,为居民创造一个清洁、优美、文明的休息和游憩境域。 徐州市小南湖公园植物配置调查(2):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40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