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壳聚糖的生理功能
壳聚糖属于一种天然的线型高分子多糖。它的化学性质是比较惰性的,不会与体液发生变化,也不会与组织发生异物反应,具有免疫力调节、降低血压、调节血脂、降低血糖、对于胰岛素的利用率有提高作用、还有抗肿瘤、抑菌等多种生理功能。壳聚糖能加强抗肿瘤药物的效果,是因为壳聚糖可以促进白细胞介素2(IL-2)的生成,而IL-2能加强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和B细胞活性[11]。壳聚糖能在多方面调节免疫系统,它会参与系统中IgM的生成,HB4C5细胞在不含血清介质的培养基中会被刺激,淋巴细胞内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也会被其刺激,但是对于IgG、IgA是没有任何影响的[12]。ICR/JCL小鼠长被时间喂食壳聚糖论文网,它脾脏和骨髓中免疫细胞的数量会增加;壳聚糖能通过活化巨噬细胞促进特异性细胞因子CSF与干扰素的生成[13]。此外,众多的实验结果显示,壳聚糖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脱乙酰度不一样的壳聚糖会有着不一样的抑菌浓度,脱乙酰度越高,它对菌体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壳聚糖抑菌作用于pH有关,当pH到达7.0时,壳聚糖失去抑菌作用,这是因为没有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比例的提高和可溶性的降低所引起的[14]。
1.3 壳聚糖的制备
1.3.1 节肢动物制备法
壳聚糖传统生产原料是虾蟹壳。洗净、干燥的虾蟹壳经盐酸处理后固液分离,因虾蟹壳中主要成分有碳酸钙,所以在液体里引入碳酸根离子可以将碳酸钙分离出来。滤渣与10%氢氧化钠反应一定时间再次进行过滤,再这一步主要是利用强碱进行蛋白的脱除,液体内的蛋白质经沉淀、干燥后得到壳蛋白成品。脱蛋白后的固体主要成分为甲壳素,再与高浓度的氢氧化钠反应,进行水解反应,脱除乙酰基,可得到壳聚糖[15]。使用虾蟹壳等原料提取壳聚糖的工艺具有利用废物,保护环境等优点,但其缺点不容忽视,这种提取方法易受时间、季节、地点等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的,对于产品质量和产量都有巨大的影响。
1.3.2 微生物制备法
日本、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先后开始研究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壳聚糖,到90年代初我国也开始进行这方面研究[16]。现在主要是利用黑曲霉废菌体和米根霉废菌体等来制备壳聚糖[17]。尽管有较多利用酶法进行脱乙酰制备壳聚糖的报道,但传统的酸碱法具有操作简单,材料易得,制备快速等优点。魏子昊在2014年报道利用黑曲霉废菌体提取壳聚糖。菌丝体研磨后使用2.1%盐酸在100℃条件下处理1.6小时进行破壁;40%NaOH反应一小时进行脱乙酰处理,通过实验优化确定使用乙酸进行酸提[18]。范磊在2008年研究利用米根霉提取壳聚糖并确定了其工艺过程。菌丝体研磨后,先用2%盐酸处理,然后用2%氢氧化钠在60℃下处理4h脱蛋白,再用20%氢氧化钠在120℃下处理2h,最后使用2%醋酸在60℃下处理6h提取壳聚糖[16]。与节肢动物制备法相比,微生物制备法有明显的优点。微生物原料不会受季节,时间,地点,保鲜,运输等这些因素的限制,制备简单。但其也有缺点仍然需要克服,比如不同菌种,培养条件,提取壳聚糖的条件都不同,所以开发新的菌丝体进行壳聚糖的制备,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
赭曲霉发酵生产壳聚糖培养条件的优化(3):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43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