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泡桐的功效和作用
泡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日本学者最先对泡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1931年Masco Kazi等从泡桐叶的树皮和树叶中分离得到糖苷类化合物[8,9] 。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其主要作用有:抗菌消炎[10],止咳利尿,降压止血,同时还具有杀虫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色谱分离方法和现代波谱技术应用于天然产物的研究,从泡桐属植物中不断发现新化合物。该属植物中所含化学成分类型主要有环烯醚萜苷、苯丙素、木脂素苷、黄酮、倍半萜、三萜等。其中许多化合物被证明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泡桐作为传统中药,具有多种临床价值和多种药理活性。目前,其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研究成为热点,随着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泡桐属植物药用价值将不断提高,临床应用也将更为广泛 [2]。
1.3 异紫葳新甙II的结构
ICD是从药用泡桐属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活跃的苯乙醇苷,分子量为640,化学式为C29H36O16,结构图如图1 。
最近的研究表明,ICD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抑制醛糖还原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抗菌活性等。ICD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抗氧化剂。本实验研究探讨ICD是否对神经元模型的抗氧化毒性起保护作用。
异紫葳新甙II神经保护作用机理的研究(2):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58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