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昆虫足的超微结构研究(2)

时间:2020-09-30 10:00来源:毕业论文
本次实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膜翅目的黄蜂、意大利蜜蜂,双翅目的黑带食蚜蝇、大头金蝇和直翅目的短额负蝗、疣蝗这几种常见昆虫足的超微形态

本次实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膜翅目的黄蜂、意大利蜜蜂,双翅目的黑带食蚜蝇、大头金蝇和直翅目的短额负蝗、疣蝗这几种常见昆虫足的超微形态结构,研究昆虫刚毛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和足垫的形态结构,比较同种目和分析不同目昆虫足的超微结构。源1自3优尔8.论~文'网·www.youerw.com

1.1 昆虫足的结构

昆虫足主要由5节组成,每节是由能活动的关节和发达的肌肉相互连接。其中靠近胸部小窝又短又粗的一节是基节,它能支撑着整个足的活动的。第2节为短小多角形状,它能协调足转动方向,为转节。第3节长而粗壮,肌肉发达,能承受足的重力的是腿节。第4节长而细,且带刺的是胫节,它能支配足的活动。第5节叫跗节,通常有2-5个亚节,它的活动由胫节控制,跗节前端有能分泌粘液的弹性爪垫通常位于两爪之间,爪和爪垫之间相互啊协调使昆虫便于扒附光滑的物体,爪垫上还有感觉器官,通过接触物体产生感觉,决定它如何活动。

1.2 昆虫足的分类

昆虫有3对胸足,位于前胸的1对是前足,位于中胸的1对是中足,位于后胸的1对是后足。这3对足主要用来行走,但由于各种昆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它们足的形状和构造发生了变化,主要形成了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游泳足、抱握足、携粉足和攀缘足这八种类型以适应昆虫的爬、跳、捕、挖、游、抱、携和攀等多种运动方式[9]。

昆虫中最常见的一种足就是步行足,它较细长,各节无显著特化,适于行走,如蚜虫足;但不同的昆虫在功能上还是表现出一些差异,如瓢虫的足适于慢走;步行虫的足适于捷走;蝶蛾类的足适于抓住物体。跳跃足一般由后足特化而成,胫节细长,腿节特别发达,如蟋蟀的后足。捕捉足是由前足特化而成,基节延长,腿节的中间有沟两侧有刺,胫节有1排刺,很适于捕捉猎物,如螳螂的前足。开掘足也是由前足特化而成,胫节宽扁,外缘具齿,如金龟子的前足。游泳足是昆虫后足各节延长,变得扁宽,胫节和跗节生有细长的缘毛,如仰泳蝽的后足。抱握足的跗节膨大且有吸盘状的构造,如雄性龙虱的前足。携粉足是由后足特化而来,胫节扁宽,外面光滑,两边有长毛相对环抱,基跗节很大,内面有10-12排横列的硬毛,如蜜蜂的后足。攀缘足的跗节只有1节,前跗节为一大形钩状的爪,胫节肥大,外缘有一指状突起,如虱类的足。

1.3 昆虫足的吸附机制

昆虫足的吸附器官可分为光滑且可变形的表皮垫子和具有吸附性的刚毛。表皮垫子型昆虫在光滑表面爬行时会通过孔道分泌粘液到垫子表面,对表面吸附起到重要的张力和粘性力作用,因而它的吸附力来自于分泌液以及软表皮和地面的交互作用;刚毛型昆虫其吸附力主要是依靠刚毛与表面近距离接触而产生的分子间范德华力作用。刚毛是由刚毛杆和末端平板两部分组成[12],根据刚毛末端的形态,可分为铲状刚毛、勺状刚毛、柳叶状刚毛、刺状刚毛、吸耳球状刚毛和三角形状刚毛等类型[13]。如刚毛末端明显扁平膨大,呈铲状弯向前方的就称为铲状刚毛;刚毛末端呈勺状,中部凹陷,周边明显向上弯曲的就成为勺状刚毛。

昆虫足的超微结构研究(2):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6214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