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6个关于遗传利益的假说已经提出:
(1)先天高品质雄性假说:该假说认为多重交配促进精子竞争,从而有助于产生高质量的后代,通过精子竞争或者雌性选择来提高获得高质量精子的机率。然而在爬行动物中该假说还没得到验证,证明受精成功是精子竞争的结果,需要有一个可遗传的性状标记或与遗传质量相关的标记,受精成功可遗传的性状标记在爬行动物中还没有研究。然而,配偶的数目与后代的生存能力之间正相关性是与该理论一致的。同时,两性之间的性别冲突可能导致不同的适合度反馈,这种反馈主要体现在后代子女性别比例上,也直接关系到父本精子竞争能否成功,这也意味着这种遗传利益的获得必定包含了某种复杂精密的性别分配决策机制,它可能包括来自不同父本的精子匹配问题,即这种匹配要与调节同一窝子代性别比例相适应。
(2)后代多样性假说:后代遗传多样性的增加而使子代之间的竞争减弱或者更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从而提高母体的适合度。由于环境条件经常变化,雌性在交配时很难预测哪种表型将来最能适应环境,提高后代遗传的多样性,增加后代适应环境的可能性,使后代的存活率提高,并且能降低雌性繁殖成功的不确定性。
(3)“优中选优”假说:通过额外的交配来弥补低质量的交配。即如果一个雌性动物遇到第二个雄性( 当然也可能是第三个或更多) 发现比以前的配偶更优秀,她很可能与这个雄性交配。爬行动物中,交配前重视配偶选择少有证据,这也使得该假说很难对多数物种适用。文献综述
(4)隐性雌性选择假说:雌性操纵2个以上已经成功与之交配雄性的受精成功率的过程,多重交配增加了隐性雌性选择的可能性。雌性可以弥补在选择上的错误提高同窝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及相应的表型多样性和平均适合度,如果一个雌性与雄性配偶质量差异比较大,雌性会进行调整,减少差异,以免产生畸形后代。
(5) 两面下注假说:雌性可以弥补在选择上的错误提高同窝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及相应的表型多样性和平均适合度(Watson, 1991, 1998; Jennions and Petrie, 2000; Snook, 2005; Sarhan and Kokko, 2007)[9]。
(6) 性选择精子假说:多次交配的母体产生的后代中的雄性会产生更优秀的精子。
在繁殖季节,雄性个体通常会花更多的时间和能量来求偶和交配,一般选择看上去更有繁殖能力或外表上更具有吸引力的雌性。在这段时间,雄性个体可能很少进食甚至没有进食,所以雄性在繁殖过程中主要的代价是死亡的风险。
雌性在繁殖的过程中所承受的代价可能要大于雄性。第一,雌性在繁殖过程中承受的死亡风险大大的增加。第二,雌性在怀孕过程中需要为后代提供能量并且保持自身的体温从而增加代谢支出,这样就会影响个体的能量代谢平衡。雌性平衡代谢的方式会减少母体产后的生长速率,也可能降低其生育力。因此雌性在繁殖过程中需评估当前繁殖资源所做出的繁殖利益与代价的权衡,既母体即要生产出高适合度的后代又要维持自身的生存。繁殖后代的需求和所需付出的代价就成了繁殖策略进化的动力。当雌性的身体达到一定的程度可以产生一窝大数目的后代的时候,可以吸引更多的雄性进行多次交配并产生同窝的不同父权后代可能也是一种权衡之后的繁殖策略。
然而,即使雌性存在交配代价,雄性也可以强迫其发生交配。例如,在剑纹带蛇(Thamnophis sirtalis)中,雄性可以诱导雌性泄殖腔开口,进而将雌性按压在地上进行交配 (Shine and Mason, 2005)[7]。那么这时的多父本发生率就受到精子竞争的影响,在没有任何雌性主导进程存在的情况下,这有可能成为一次“公平抽奖”(Parker, 1998)[6]。在这种情形下,野外的多父本现象就反应了在一个繁殖周期中,雌性遇到不同雄性的可能性。配偶相遇率在无领域行为和种群密度较高的物种当中较高,在存在配偶绑定(无论这是由强烈的领域行为还是其他因素造成的)的物种当中较低。在爬行动物类群中的多父本格局与这一假说基本一致。例如,有配偶绑定制度的石龙子多父本发生率明显低于蜥蜴科和飞蜥科(lacertids and agamids)。此外,在丽龟(olive ridley)当中,与单独筑巢的种群相比,聚居繁殖并筑巢的种群有着较高的多父本发生率,而且与种群大小呈正相关(Jensen et al。, 2006)。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狗脸水蛇的多父本格局(2):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81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