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是一种大小在1-1000µm之间的微粒,它是核和壳两部分构成,核部一般是活性剂,外壳则是天然或高分子膜[29]。传统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有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物理法。这些传统的方法主要存在三个缺点:①胶囊直径和囊壁厚度无法精密控制;②团聚现象严重;③对胶囊的性能的调节能力非常有限。层层自组装系统可以弥补上述缺陷,自德国马普所首次在Science上报道了聚苯乙烯-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为包裹材料的空心微胶囊结构后,被逐步推广到多种材料的微胶囊技术中[30]。
环糊精天然、无毒,是微胶囊中常见的壁材,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它是由六到八个糖单位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葡萄糖低聚物。以环糊精为壁材的微胶囊水溶性较好,并且提高了风物质对氧气、光和热的稳定性[31]。有报道显示,以β-环糊精和变性淀粉为壁材的微胶囊增加了姜黄素的溶解性和耐热性[32]。用β-环糊精和多孔淀粉通过喷雾干燥制备而成大蒜素微胶囊能够直接溶于水,并使得大蒜素在高温下仍对食源性病原菌具有一定广谱抑菌活性[33]。Abarca[34]等用共沉淀法获得的β-环糊精和2-壬酮包合物表现出对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性,能够减少菌丝的生长。最近一项研究发现,β-环糊精和精油衍生物之间的分子模型,是一种偶极-偶极、范德华力和疏水相互作用,其中芳香族功能团和羟基最容易发生相互影响[35]。这一发现为β-环糊精为壁材的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及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1.1.4提高植物精油在采后病害防治应用上的其他手段
为了提高植物精油在水果防腐保鲜中的应用性,研究者将其制备成微乳液、可食膜和各种涂层。微乳液是一种透明、热力学稳定、低黏度且宏观均匀的各向同性纳米分散体系,一般可分为水包油型(O/W)、油包水型(W/O)和“双连续结构”这三种类型[36]。赵瑞鹏[37]等人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微乳液的抑菌效果随精油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并且其现切苹果硬度改善、色泽稳定性以及可溶性固形物流失有积极作用。其他研究显示,肉桂微乳液能有效抑制梨中B. cinerea引起的腐败,延缓抗坏血酸的流失[38]。
可食膜是由可降解的材料制成的一层薄膜,该薄膜是食品添加剂的载体,能够有效隔绝水份、氧气、二氧化碳等,提高产品的质构,阻止食品风的流失,延长食品的货架期[39-41]。胶体是最为常见的精油载体。Maqbool[42]等人发现在水果成熟期间使用含有10%阿拉伯胶和0.4%肉桂精油的涂层可以有效保持木瓜和香蕉等热带水果的品质。Paladines[43]等人将芦荟胶中和玫瑰果油制成可食膜应用于水果保藏中,该膜降低了水果的呼吸率和乙烯产率,同时,也延缓了水果的成熟和品质的劣变。桂叶精油和果胶制成的可食膜有效降低了鲜食葡萄出现真菌腐败的机率,对葡萄的抗氧化性没有显著影响[44]。Kouassi[45]等将肉桂精油制成不同材质的涂层,这些涂层的抑菌程度和精油的含量、保留量、配方的溶解性和透气性等因素相关。
1.1.5植物精油抑制真菌的机理
精油的成分十分复杂,是由醛类、酯类、醇类、萜烯类等组成的混合物。这些成分与抑菌机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植物精油对常见采后病原菌具有抑菌效果,主要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细胞壁和DNA等结构,影响细胞呼吸作用和能量代谢等途径,最终导致微生物细胞死亡[46]。
朝鲜连翘叶精油作用于细胞膜,从而导致细胞完整性被破坏,通透性增加[47]。辽细辛精油对黄瓜灰霉病菌菌丝体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影响,其对细胞膜造成伤害并使膜功能发生紊乱[48]。茶树精油中的松油烯-4-醇能够导致菌丝形态、细胞超微结构以及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明显的改变,同时降低了真菌中麦角甾醇的含量;茶树精油中另一种特征组分桉叶素能造成严重的细胞器损伤,但是对灰葡萄孢菌影响不大,当这两个成分共同作用时,抑菌效果有所提高[49]。也有其他研究表明,茶树精油先破坏细胞膜然后改变膜上脂肪酸的组成,最终导致膜通透性的增加以及细胞物质的释放[50]。 肉桂精油微胶囊对两种青霉抑菌效果研究(4):http://www.youerw.com/shiping/lunwen_62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