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失败定势导致学生缺乏兴趣、自信,学习动机降低
不少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而是在学习中经历了许多失败之后,逐渐形成了烦闷、恐惧和自卑等消极心理,产生了消极的自我评价,自我效能感降低,感觉即使自己付出再多努力也不能取得成功,认为自己不是块学习的料,对难题产生恐惧,对学习产生厌恶,越学越糟糕,越学越没劲头,特别是数学学科,它比较抽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性,对学生来说确实是一项挑战,一旦学生形成这种消极心理,收到失败定势心理的影响,就会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失去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无法再积极努力下去。何先友探讨了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自我效能、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的关系,考察了数学成绩优秀学生与数学成绩不良学生数学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的差异。结果表明:数学自我效能与自我概念对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显著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数学成绩优秀生和不良生在数学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优秀生均高于不良生。
3.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上进心
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但基于来自父母和老师的外界压力和要求而不得不学,是“要我学”而非“我要学”,他们的学习目标很浮浅,学习是被动的、被逼的;也有一些学生认为数学无用,就只是一堆反复而无意义的计算,对数学也就了无兴趣;也有一些学生因为无法适应数学的学科特点而觉得数学太难,久而久之失去了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和兴趣;家庭对学习重视程度的不同,而学困生的家长往往比较自由散漫,觉得学习是孩子自己的时,也无暇去管,培养的孩子也做事随随便便,马马虎虎。因此,由于他们缺乏上进心,学习目标不明确,上课经常不认真听讲,有时甚至违反课堂纪律,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课后抄袭作业,应付了事,更不用说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了。
4.意志品质薄弱,缺乏独立性
在许多学困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转向别人求助。他们大多不愿意独立思考,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就退缩,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更缺乏实际行动,所以对于克服困难缺乏成功的体验。长此以往,他们缺乏独立性、缺乏创新以及变通能力,而且存在着极强的依赖性,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5.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效率低文献综述
数学有其学科特点,每个学生有其自己的特征,因此部分学生由于对学科特点认识不足,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没有清醒的认识,从而影响了学习方法的应用。数学中许多公式、定义、定理不仅要会背,更重要的是理解。什么都习惯于死记硬背,不讲究方法技巧会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这一比较灵活的课程时显得非常吃力。他们只能把认识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无法对焦深层次的问题。有些学生确实有非常高的学习积极性,但他们没有针对自身的特点寻找合适自己的方法,反而盲目地效仿他人,虽然也做了很多题目,但学习效率并不高,以至于他们并未取得理想中的成绩进而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
6.在思维转变过程中存在缺陷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小学生思维基本特点特点: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并且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表现在不同的思维对象、不同学科和不同教材的掌握上,学生思维发展的趋势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在思维转变过程中若学生的思维品质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更加吃力。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3):http://www.youerw.com/shuxue/lunwen_86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