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日新月异,MIMO技术与全双工中继技术的结合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联合收发方式,系统结构愈加繁琐,实现更加困难,但值得关注的是系统的天线增益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就目前比较新颖的全双工MIMO中继系统而言,由于系统工作于全双工模式,且一般情况下中继发送信号的功率要比它接收信号的功率大许多个数量级,当中继隔离度不够高时,中继接收端会接收到自身发送端的信号,从而形成环路自干扰。若自干扰不能得到有效抑制,信道的容量和系统的性能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6],因此为保证全双工的可实现性,关键在于完成全双工MIMO系统的自干扰抑制工作。
本文的组织与结构
本文共五个章节,具体的结构与内容如下:
第一章:简要阐述了全双工MIMO系统的背景和最近这些年来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给出了存在自干扰但未加入抑制技术的经典全双工MIMO中继系统模型,并介绍了传统的时域相消技术;
第三章:针对DF策略,介绍了四种经典算法:SVD、ZF、MMSE和Max-SIR后又提出了最大化信干噪比加最大化信泄噪比(Maximum 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 plus maximum signal to leakage and noise ratio, Max-SINR plus Max-SLNR)方法,并基于Matlab仿真并比较了上述算法的和速率及误码率。为方便起见,下文中缩写S示意SVD,M示意MMSE,Z示意ZF,L示意Max-SLNR。
第四章:针对AF策略,研究了五种高性能算法:SSSS、SSMS、SMSS、SSZS及SSLS,在不同干噪比条件下仿真了它们速率的累积分布函数(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CDF)曲线。
2 全双工MIMO系统模型
2. 1 传统系统模型
一般的全双工MIMO系统,由于中继收发端间的隔离度不够大,都会存在自干扰 全双工MIMO系统干扰抑制技术研究(3):http://www.youerw.com/tongxin/lunwen_25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