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目标识别图
对于目标的回波数据,雷达通常获取的是毫秒级的,因此如果在毫秒时间范围,目标相对雷达的径向距离的变化远大于探测波长,则雷达数据样本将覆盖相位空间,可看作非相干干扰; [2]如果在毫秒时间范围,目标相对雷达的径向距离的变化小于探测波长,则雷达数据样本将只将相位空间中的某块小区域覆盖,数据样本均值将会具有相干信号的特性,可视为相干干扰。[3]根据武器系统的制导规律不同,拖曳式诱饵的干扰对象也不同,对于遥控制导的武器系统,受欺骗的是地面跟踪制导雷达,对于寻的制导的武器系统,则干扰导弹上雷达导引头。
1.2 诱饵类型
载机使用绳缆或光纤等投放拖曳式雷达诱饵,典型诱饵有三种:绳缆拖曳式雷达诱饵和光纤拖曳式雷达诱饵,以及复合式诱饵。
1.2.1 绳缆拖曳式雷达诱饵
美国雷锡恩公司,在1987 年就开发出了第一代TRAD,又称“转发器”诱饵,代表产品为AN/ALE-50,它是一种经电缆牵引的转发式诱饵。该诱饵系统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发射/控制/电源分系统,诱饵投放前存放这,诱饵投放后向其提供动力; 二是飞行实体分系统( 即诱饵) ,内装有收发信机、行波管放大器和调制器。该诱饵的工作原理为: 诱饵一旦侦收到威胁信号,就将其放大后发射出去,除了转发信号外还有小调制变化,以模仿载机回波信号起伏特征,进一步诱骗雷达作出误判。[4]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欺骗效果,使敌雷达跟踪上诱饵发射的强信号或者跟踪在载机和诱饵之间的某一点,从而保护牵引诱饵的载机平台。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参战飞机依靠ALE-50 转发式拖曳诱饵诱欺骗了至少10 枚已锁定飞机的地空导弹,保护了飞机( 9 枚穿越,1 枚打掉了诱饵) 。
欧洲Daimler Chrysler 公司的Sky Buzzer( 空中蜂鸣器) 是另一种转发器诱饵,主要用于保护宽体飞机或战斗机,工作原理与AN/ALE-50 相同。
AN/ALE-50 在实践中暴露出了很多不足: 没有和机上电子战设备连接,不能实现多样式的复合式干扰和载体内外的协同作战; 收发装置都在诱饵上,对隔离度要求很高; 诱饵使用后必须抛弃,不能重复使用,成本较高; 体积较大,质量较重,对飞行的机动有影响; 电缆本身是一种金属,其散射的信号对干扰有很大影响,且带宽有限,不能满足最新的需求等。
1.2.2 光纤拖曳式诱饵
从1997 年开始,BAE 系统公司为美国空军和海军联合防御电子干扰( Integrated Defensive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s, IDECM) 射频干扰系统开发了一种灵巧型可回收FOTD,型号为AN/ALE-55。与TRAD 显著不同的是,FOTD 系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在传统的欺骗式干扰体制基础上与现代干扰机制相结合,在结构上系统分成两部分: 机上分系统和机外分系统,如2 AN/ALE-55
机上分系统主要由技术发生器( Technique Generator,TG) ,独立的宽带转发器( Independent Wide-band Repeater,IWBR,在TG故障时使用) ,诱饵舱和控制装置组成; 机外部分是发射机即诱饵。这样,诱饵的质量更轻、体积更小,对载机机动能力的影响降到了最低限度; 另一个优点是极大地改善了收发隔离条件,这是因为接收天线在载机上,发射天线在诱饵上,两者相距百米多。拖曳线使用光缆来实现,主要传送电源、射频干扰信号,可以实施转发式和应答式两种体制的干扰。
工作流程为: 由接收天线截获的威胁信号经TG 处理产生特定的干扰信号,该信号通过光缆传送到机外的诱饵发射机,最后诱饵将此干扰信号放大后发射。TG 包括威胁信号接收处理系统和电子对抗波形发生器,威胁信号接收处理系统对威胁信号进行分析,其输出控制电子对抗波形发生器。一个先进的TG 应包含有数字射频存储器( Digital Radio Frequency Memory,DRFM) 和威胁参数、干扰技术的可编程数据库。TG 产生的射频干扰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后,通过光缆传送到诱饵上,诱饵先将光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再经行波管放大功率,由发射天线辐射出去,这是一个应答式过程。倘若TG 发生故障,IWBR 放大天线截取到的探测信号,然后转换成光信号经光缆传送给诱饵,这时出现了一个简单的转发式诱饵工作流程。 MATLAB拖曳式雷达诱饵目标识别与数据融合技(3):http://www.youerw.com/tongxin/lunwen_31257.html